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研究方向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89 秒)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以草地微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在全球视野下,围绕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系统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开拓性的交叉研究,探索微生物重大科技问题。
砷是一种致癌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土壤砷污染严重危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As抗性菌是一类在高浓度As胁迫下仍具有良好活性,并有望用于As污染环境修复的细菌。加强对砷抗性菌的砷耐性机制研究,对了解生物进化和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对As污染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执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生物学是利用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手段,对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子分辨率上的三维结构及其动态开展研究,利用这些原子分辨率层面的结构信息来解析生物大分子发挥功能的机制和机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结构信息来开展靶向分子改造,设计有针对性的抑制剂,为生物工程开发以及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围绕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动态,阐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黏附、伸展和运动、细胞分化等细胞生理机能的信号传导机制,以便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疾病(例如肿瘤、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为这些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以认识脑、保护脑、模拟脑为目的。在综合利用动物模型、神经标记、环路示踪、大脑成像、神经调节、在体/离体电生理、认知行为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神经元以及神经血管单元稳态机制的基础研究,推动对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了解及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
依托植物与食品联合研究所,面向国家农业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开展植物科学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该方向由学术表现卓越的中青年科学家组成,专业方向完整、学科优势互补。利用设施完善和品类丰富的科研平台,包括表型动态分析平台,细胞影像平台、小分子筛选平台,温室种植平台等,开展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蛋白结构解析、细胞分化与发育分子机制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建立分子育种与绿色生物合成理论和技术体系...
系统生物学是一个近年来随着组学,特别是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及数学在解决生物学问题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兴起的交叉学科。本学科将围绕理解高等动物基因表达调控及其进化机制,阐明复杂疾病遗传基础为核心目标,开发新型手段以获取、分析及管理各种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海量数据,构建基因表达多进程调控网络,复杂疾病数学模型及药物开发相关数据库。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占芬研究组在雄性生殖毒性研究方向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毒理学经典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 (Arch. Toxicol. 2022, Doi: 10.1007/s00204-022-03377-0; Arch. Toxicol. 2022, 96(6):1881-1892 Doi: 10.1007/s00204-022-03259-...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脂代谢与发育。开发高通量、高敏度、新颖的系统脂组学方法,研究发育过程中脂组分变化和脂类代谢调控机理,为研究脂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致病机制提供新思想。包括:脂质储积调控;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代谢调控;哺乳动物能量平衡的调控机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干细胞发育。主要研究干细胞多能性、在体增殖、定向分化等过程,重点揭示干细胞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为细胞替代治疗和组织工程的应用奠定基础。包括:细胞谱系建立;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成体干细胞维持与分化; 体细胞去分化和转分化;组织器官工程。
主要研究神经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过程,揭示神经系统发育和重要器官建成的分子机制。包括:神经细胞的极性建立;神经细胞迁移;轴突导向和突触形成;神经环路建立与稳态维持;神经细胞变性与死亡;重要器官形态建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早期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主要研究生殖细胞发生、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器官发生等过程,揭示早期发育的分子遗传规律。包括:配子发生、增殖和凋亡;配子识别;受精和卵激活; 胚胎极性建立;母源基因与合子基因激活;胚胎细胞迁移。
染色体黏合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一环状蛋白复合物黏合素(cohesin)将染色单体聚合在一起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确保了染色体在后期的精确分离。除了黏合素,还有许多辅助因子共同参与组成了染色体黏合蛋白家族,在染色体黏合建立、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调控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形成等事件中发挥重要功能[1]。
染色体黏合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一环状蛋白复合物黏合素(cohesin)将染色单体聚合在一起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确保了染色体在后期的精确分离。除了黏合素,还有许多辅助因子共同参与组成了染色体黏合蛋白家族,在染色体黏合建立、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调控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形成等事件中发挥重要功能[1]。Sororin作为黏合素的稳定因子,能拮抗黏合素释放因子Wapl功能,从而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黏合[2]。在S...
自2016年以来,杨洋副教授团队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患病家畜脑内分离多株狂犬病毒,并向各单位和个人提供狂犬病的检测和防治方案。2017年,在锡盟地区分离的一株狂犬病毒命名为CNIM1701(GenBank:KY649620),其对成年小鼠极具致死性,连续传代弱化后,失去对成年小鼠致死性,并且在细胞中能快速复制。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弱化后狂犬病病毒G蛋白83位点发生突变(Lys→Arg)。通过反向遗传学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