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学 亚高山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084 秒)
树种共存是森林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树种共存会引起土壤资源可用性改变,对同种或异种邻居植物生长产生正或负效应,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通常混交林较单一纯林能提高森林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促进树木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研究组和李德铢研究组依托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建立玉龙雪山海拔梯度森林样带研究平台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前期研究表明,森林垂直群落在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中存在较大差异 (Luo et al. 2019a,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Luo et al. 2019b, Ecology Letters)。最近,研究团队...
全球1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500 Pg,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与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利用性,改变陆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彦研究员团队科研人员利用森林景观模型 (LANDIS-II)和生态过程模型 (PnET-II),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的亚高山森林景观动态进行了预测分析。
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在Ecological Indicators期刊上发表题为《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更新方式森林土壤净氮矿化的时间变异》(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oil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mong forest regeneration patterns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的论文。
近日,森环森保所森林与污染生态学科组在英文期刊Microorganisms上发表了题为《Restoration Efficacy of 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 Rehder & E. H. Wilson Plantations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a Subal...
众所周知,西南亚高山森林是中国第二大林区,由于上世纪大规模的采伐活动,形成了“草-灌木-次生林-原生林”完整的连续次生演替序列。目前还没有该地区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因此,研究西南亚高山次生演替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如何随植被恢复而变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演替过程当中,土壤非生物特性是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素,表层土壤的质量不仅能被土壤微生物迅速响应,它还...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庞学勇团队,以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人工林和自然演替系列次生林为对象,分别测定4个林龄(20,30,40 和70年)的人工云杉林和次生桦木林土壤团聚体组分内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pH有关。不同恢复方式之间,SOC、TN、pH和C:N比值的差异,以及土壤团聚体大小和树龄共同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过程与调控项目组博士张子良在研究员刘庆和尹华军的指导下,以外生菌根高度共生的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人工云杉林和天然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的内生长管原位区分根系和外延菌丝并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定量辨识根系C/菌丝C输入通量,量化根系C/菌丝C两种C输入途径对土壤C、N转化过程的作用与相对贡献大小。研究发现,森林根系/菌丝C输入对土壤C、N过程影响效应差异明显...
2019年4月6至9日,为及时了解和督促项目各课题执行,尽早发现和解决课题实施中的问题,按照科技部对项目的中期检查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2017YFC0505000)课题中期检查与研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项目跟踪专家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邓伟研究员,以及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国华研究员参加会议。会...
氮(N)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并对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传统观点认为植物只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N,导致目前关于土壤N循环的研究主要关注无机态N转化过程及机理。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表明土壤有机态N(如氨基酸)也可被植物直接吸收与利用。目前人们对有关土壤有机态N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仍很缺乏,尤其是在非生长季,使得土壤有机态N在陆地生态系统N循环中的作用与贡献的认知非...
川西亚高山种植大面积的人工林,随着人工林的逐渐郁闭,出现生产力低下,土壤肥力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模拟自然的林窗式疏伐是一种常用的林业措施。林窗式疏伐能否促进林木生产力的提高,多大的林窗面积能更有效的提高生产力,目前还不清楚,该问题的研究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了近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约占50%;20年以后,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以树干积累为主,大体上超过60%;30年后增长速度相对减慢,自40年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云杉种群生物量表现出类似的增长,但林龄在30至50年间增长速度减慢.群落生物量总体上持续增长,但灌木层生物量在初期快速增长,从20...
摘要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3种林冠环境中以及暗针叶林林缘的华西箭竹(Fargesianitida)为对象,对其无性系数量特征、无性系根茎特征、分株生物量以及分株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种群的基株密度和每基株分株数的显著差异,但林冠环境差异不影响分株密度。林冠郁闭度愈大,每基株分株数愈少,分株分布愈均匀。(2)不同林冠环境间,分株生物量、分株构件生物量和分株构件的...
摘要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构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分株个体的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2)分株各构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