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蚜虫相关记录65条 . 查询时间(0.063 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采用体式显微观察、电镜扫描、刺吸电位、RNA-seq等技术或方法,从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转录组学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棉蚜性二型现象。为制定棉蚜防控策略和研发棉蚜防控新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Sexually dimorphic morphology, feeding behavior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8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8亿亩次,虫害发生4.0亿亩次,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的76.1%。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偏重至大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在江淮、黄淮海等部分麦区偏重发生,条锈病在江汉平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 E )-β-farnesene-mediated aphid location in the predator Eupeodes corolla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在植物-蚜虫-...
2021年11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生态学团队在《Journal of Pest 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infected wheat plant modulated selection behavior of vector aphi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携带/不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麦二叉蚜对感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昆虫学1区期刊)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BMB)上在线发表题为Temporal analysis of microRNAs associated with wing development in the English grain aphid, Sitob...
随着昆虫对传统杀虫剂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研究人员现在报告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将捕食者产生的“恐惧气味”装入瓶中,在不需要刺激性物质的情况下,自然地击退和扰乱破坏性昆虫。
2020年7月14-15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组织专家对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食诱剂防控烟粉虱、蓟马和蚜虫技术规程》、《利用侵染性克隆鉴定蔬菜品种抗病毒病技术规程》、《茄果类蔬菜黄瓜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茄果类蔬菜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侵染蔬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和《蔬菜辣椒褪绿病毒检测技术规程》6个地方标准进行审查。
蚜虫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是最重要的农业介体昆虫之一。蚜虫在刺探和取食植物过程中,唾液组分会连同附着在口针中的病毒粒子一同被分泌进入植物内,在调节植物诱导抗性、病毒侵染扩散、介体昆虫行为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蚜虫传播病毒和获取病毒2个关键过程,总结分析了蚜虫独特的刺吸取食行为与传毒效率和获毒效率之间的联系;针对取食活动中关键的唾液蛋白在调控植物免疫抗性、帮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阐述了蚜...
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是蚜虫的重要专性生防因子,在田间生态系统中存在“共位共处”的现象。本文开展了以新蚜虫疠霉和烟蚜茧蜂为代表的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在有翅蚜蚜群中的互作研究。有翅蚜“孢子浴”接种新蚜虫疠霉后不同时间间隔(0 d,1 d,2 d)再进行蚜茧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蚜虫感病率差异显著,且均高于60%;处理间的僵蚜率则差异不显著,且均低于15%。而有翅蚜先经寄生再“孢子浴”接种的5组不...
蚜虫属于半翅目蚜科,多为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其爆发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中,植物建立了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应对蚜虫威胁。为了克服植物的防御反应,蚜虫也发展了相应的反制手段,其中蚜虫在取食过程中分泌的唾液蛋白能调控植物防御反应,降解植物次生物质,从而在蚜虫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蚜虫唾液蛋白的组分鉴定方法和相关蛋白的功能,并对唾液...
2019年8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首次报道了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的基因组组装和解析工作。该团队借助先进测序平台完成了狄草谷网蚜廊坊种群(Langfang-1)的基因组测序,成功组装出该蚜的基因组精细图谱草图,并进一步利用Hi-C技术,实现了染色体级别的装载。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2019年8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害虫研究组在 Gigascience (生物1区,3年IF 7.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level draft genome of the grain aphid Sitobion miscanthi ”的文章,首次报道了狄草谷网蚜 S. miscanthi 的基因组组装和解析工作。借助于先进的第三代测序平台Pacbio...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保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桂荣研究员领衔的创新团队在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神经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阐明了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信号传导通路,建立了嗅觉受体和昆虫行为的关系,证实以气味受体为靶标筛选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可行性,为发展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 (Cell)》子刊...
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 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 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 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应用600 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 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 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 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 增产率最高可达19.6%。吡虫啉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