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放射医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基础医学 血管性痴呆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33 秒)
作为中药复方的效应单元,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血管性痴呆(VD)方面具有选择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故单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涉及补虚类(人参、何首乌、刺五加、黄芪、红景天)、活血化瘀类(银杏、丹参、川芎、姜黄、灯盏花)、清热类(黄芩、知母、地黄、栀子)及其他类(千层塔、葛根、丁香)。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增加ATP酶等活性物质含量,抑制氧化应激;②调节脑内胆碱能系统相关蛋白、基因、神经递质...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除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建立VD大鼠模型。电针组术后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均治疗1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微电极记录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效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
初步探讨丹参酮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而成。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酮ⅡA(2, 4 mg·kg-1·d-1)治疗组。持续缺血30 d后开始观测各组的学习记忆功能,然后断头取脑,分离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PX)活性...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ip给予硝普钠2.5 mg·kg-1后, 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 再灌注10 min, 重复2次, 制备VD大鼠模型。VD模型制备后24 h,治疗组大鼠于每天上午9:00 ig给予缬沙坦8 mg·kg-1,川芎嗪25 mg·kg-1或缬沙坦+川芎嗪(8+25 ...
目的: 研究间歇缺氧(IH)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H组、VD组和VD+IH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4周后,IH组、VD+IH组给予IH处理4周;通过生物化学法检测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Y形...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synapsin I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突触传递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在15 d、1月、2月和4月等时点,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