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胸骨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2023年6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乳甲外科吴唯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一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手术。据悉,这是吴唯教授团队近一周接诊的第3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目前,三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最后一位患者于6月22日康复出院。
2021年11月的一天,婴儿小双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呱呱坠地,但眼前的一幕着实让产科医生吃了一惊——新生儿胸前区竟然出现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隆起”,肉眼就能看见心脏在里面剧烈地跳动着。医生随即通过合作网络,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取得了联系,儿中心迅速派出心脏重症转运团队将小双接到了心胸外科的监护病房。
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 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钛网应用于修复胸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骨肿瘤病人9例。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胸骨肿瘤完整切除,并通过设计所需钛网的形状,并一期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
胸骨正中切口的出现,促进了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病人也带来了福音,但同时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也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累及肌肉、骨的感染, 伴或不伴胸骨后间隙的感染,发病率高达0.5%~3.0%,DSWI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病人相关因素、术中因素及术后因素,其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分别是未感染者的4倍和2.5倍,因此积极预防DSW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sternal wound infection, SWI)是指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引起胸骨、肋骨、肋软骨、胸骨后及纵隔等手术部位的感染。SWI可导致胸骨不愈合、脓毒血症甚至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深部SWI的诊断、分型、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探讨经颈部低领切口行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经颈部低领切口行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的临床资料。
近期,《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关于早白垩世反鸟类的研究工作,报道了一新属种:纤细上羊鸟(Shangyang graciles),为讨论原始鸟类头骨和胸骨的形态功能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食管术后患者的营养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胸骨后径路胃造瘘进行术后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间127 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骨后胃造瘘,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肠梗阻,无一例因造瘘管出现皮下感染,无一例出现造瘘管脱落。结论:对于胸骨后径路食管重建患者而言,术中进行胃造瘘解决术后营养问题切实有效。
现生鸟类之所以能在天空自由飞翔,主要是因为拥有发达的胸骨及其附着的飞翔肌。但中国科学家8日报告说,对已知最早的有羽毛的恐龙近鸟龙和最早的鸟类之一会鸟的研究表明,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飞行能力十分有限。近鸟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它长有羽毛,生存于距今约1.6亿年前,外表与已知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非常相似。会鸟化石也发现于中国东北,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的一种十分原始的鸟类。对这两种...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 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 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 例患者中,102 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2 例患者加用垂直胸骨劈开切口,无手术死亡患者,所有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腺瘤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甲状腺滤泡癌1 例。结论:大多...
胸骨孔出现率7.0%±1.8%,一般出现在第3和第4胸骨节之间。有关胸骨孔的出现在Yekeler[1]和Akin[2]报道中也有提及。本例胸骨孔出现在第5胸肋关节或第5胸骨节水平处,为积累解剖学变异资料,报道如下。
探讨中国成年人群中胸骨孔的发生率及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对连续2100例行胸部CT检查且无胸壁畸形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91岁,平均47.9岁,均对胸骨进行横断面、矢状位和曲面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成像。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观察胸骨孔的发生率及其MSCT表现。结果 2100例中100例发现胸骨孔,发生率为4.8%,均位于胸骨体下部,多呈圆形、卵圆形,胸骨...
2012年10月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后邹晶梅(Jingmai O'Connor)与周忠和以及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反鸟类幼年个体揭示鸟类胸骨的早期演化”(Insight into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avian sternum from juv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