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岩石学 形成机制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382 秒)
微生物岩储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塔中北坡微生物岩样品的岩芯以及铸体薄片的观察,发现研究区域的微生物岩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对其进行全直径孔渗性检测发现,微生物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储集物性.通过对微生物岩的形成机制及特点的分析,结合应力敏感实验和成像测井资料,总结出微生物岩储集空间发育的优势因素.原生白云石的生成可以促进方解石的溶解,而塔中北坡微生物岩发生早成岩岩溶作用,部分地区叠加...
覆岩结构影响着煤矿的矿压显现,甚至会引发冲击地压,因此,有必要对覆岩结构形成与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关键层理论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板-壳”覆岩大结构模型,分析了大结构作用下围岩应力演化特征。推导出覆岩大结构失稳能量释放表达式,得到了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能量。采用微震监测方法,研究了矿震的空间分布和能量变化规律,研究得到:基本顶、亚关键层和主关键层组成的“板-壳”覆岩结构逐步演化,结构掩护下的矿震总...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
斑岩铜矿在现代经济和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自Schwartz(1947)首次使用"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术语以来,地质学家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斑岩铜矿成矿岩浆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回顾。结果显示,富铜斑岩岩浆的形成经历了在洋壳俯冲或大陆岩石圈地壳拆沉机制形成含矿岩浆,中间岩浆房岩浆的...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
川西须家河组砂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和产层,同时也是我国埋藏深度最大和最为致密的碎屑岩储层之一,在其超致密背景下发育有对天然气聚集有利的相对优质储层。须家河组砂岩埋藏后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相对优质储层中次生孔隙与原生孔隙并存。本文基于对川西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其它储层特征研究,总结了川西深埋藏条件下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
花岗岩是地壳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由于其不同的构造地质背景、不同的岩石类型以及受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后期地壳运动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本文介绍了花岗岩风化的控制因素、世界上各种地貌景观的特征,并简要介绍了主要地貌景观的形成机制,指出一种地貌景观的最后形成可能受多种因素控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非饱和带内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应属碳酸盐岩腐岩,剖面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是此类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昆明富民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研究表明,石灰岩腐岩呈白色或灰白色,结构疏松,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8081g/cm^3、32.65%和774.8139×10^-3 μm^2,其母岩的对应指标分别为2.6966g/cm^3、0.05%和0.0084×10^-3 μm^2,综合差异显著...
中国中部鄂豫皖苏鲁的榴辉岩分布面积约达50000km^2,构成地球上一个罕见的宏大的榴辉岩域。榴辉岩的主要围岩是长曲质片麻岩,它与榴辉岩不是相同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系统测定了河南伊川-湖北宜昌地学断面及其邻区主要岩性99件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地震纵波速Vp值,将结果与地表地质、地震测深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资料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区内四个构造单元地壳岩石组成模型,估算出地壳各层的平均成分。秦岭地壳总体成分是闪长-花岗闪长质的,地壳分异程度较低,地完成分和地球物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板底垫托物质,但拆离作用已使现今造山带不存在山根,垫托物质...
以根据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的微量元素Sr,Rb,Er,Hf,Nb等协变关系,探讨了岩浆房成分分带的形成机理,认为初始岩浆的形成主要是经过两次聚集熔融作用(第一次熔出酸性岩浆,第二次熔出中酸性岩浆)。酸性岩浆未喷邮地表的部分在中溶部位经过平衡结晶作用(非理想),使F,H2O和成矿元素明显集中于晚期岩浆中。
选用吉林陨石富金属相,在3GPa压力、405℃~1850℃温度下,采用两种组装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先前肇东陨石全岩样的高压熔融实验进行比较。三个系列实验结果的综合对比表明,高温高压下球粒陨石中金属和硫化物经历了固相扩散、熔融和熔体聚集的过程。固相扩散使金属与硫化物彼此结合,形成了若干个小的FeNi-FeNiS二元系,使其在比Fe-Ni熔点低的温度下熔融形成Fe-Ni-S熔体。该熔体与硅酸盐熔体不相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