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天文学 星系相关记录484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英国《自然》杂志14日发表了一项天文学最新研究,报告了对平均红移为1的一组星系所释放的原子氢的测量结果。这是首次进行此类测量——由升级后的巨米波电波望远镜完成,这一成果有助人们理解星系中恒星的形成,填补了人类在星系演变和恒星诞生研究中的空白。
几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横空出世。有研究人员称,其所含暗物质数量是普通物质的万倍——99.99%是暗物质,与其同类星系大相径庭,因此,其形成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但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撰文指出,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该星系所含暗物质仅为普通物质的300倍,与同类相差不大,现有模型就可以阐述其形成,颠覆了此前的观点。
星际尘埃在晚型星的包层中形成,通过(超)新星爆发或者星风进入星际空间。它是星系星际介质的重要成分,约占星际介质总质量的百分之一。研究尘埃性质是认识星际介质循环、星系演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多波段观测数据,天文学者广泛使用能谱拟合方法研究星系的冷尘埃性质,在很多星系探测到亚毫米波段的过量辐射(亚毫米超),但是亚毫米超的来源和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
星族年龄、金属丰度和恒星形成率是星系的重要物理参数。金属丰度是示踪星系过去的恒星形成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恒星形成率(SFR)对于理解星系的诞生和演化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星系中气体的含量以及恒星形成效率等信息。近邻星系由于其视大小较大,可以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进行高空间分辨的图像和光谱观测,因此它是研究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理想天体物理实验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0年8月12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揭示了距地球约120亿光年的一个星系的“庐山真面目”。该星系是迄今“现身”的距地球最遥远的星系,看起来像银河系,能让我们管窥宇宙只有14亿岁的“模样”,有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这一星系名为SPT0418-47。研究人员发现,该星系非常稳定,这与早期宇宙中所有星系都很混乱且不稳定的...
为何像银河系这样的旋涡星系可以有广阔的磁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理论推测,但目前科学家仍没能充分理解其形成过程。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根据射电天文观测,详细分析了星系NGC 4217的磁场,并发现了几种未知的磁场结构。NGC 4217距大熊座大约6700万光年,与银河系类似,也是旋涡星系。在评估NGC 4217的数据时,研究人员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结构。星系NGC 4217具有X形磁场结构,该结构从星系盘...
星系内部区域的恒星运动速度能够提供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与星系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尤其是星系的总质量,可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然而,测量星系内部区域的速度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目前北半球少数几个能够允许科学家测量星系内部区域恒星运动的设备之一,其可测量的最远距离可达45亿光年。近日,由中山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所观测的近90,000个星系,首次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团队在此前从未被探索的、距地球7亿到18亿光年的宇宙时空范围内,成功测量了宇宙背景膨胀及结构增长率,这也是迄今为止依托星系巡天得到的最强暗能量观测证据。
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程诚等科研人员利用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19波束接收机,对一批低红移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中的4个星系进行先导观测,成功探测到3个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这项重要天文学研究成果论文已被国际天文学权威期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通信》(A&A Letter)接收,也是FAST公开发表的观测结果中第一次明确探测到银河系外星系(河外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河外星系的中性氢观测是FAST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近日,国家天文台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的程诚等人利用FAST的19波束接收机对一批低红移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中的四个星系进行先导观测(pilot survey),成功探测到三个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图1)。该研究论文已经被国际天文学权威期刊A&A Letter接收,这也是FAST...
日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罗煜博士及其合作者针对一类奇特的星系开展了研究,并提出其形成机制。一般来说,宇宙中星系的颜色和形态紧密相关,并呈现两大类分布:大质量星系恒星形成停止导致颜色偏红,并因为拥有较大核球而呈现为椭球形态;小质量星系颜色偏蓝并拥有盘状或者漩涡状形态。而最近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者与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李宗男和李志远教授、浙江大学-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中心的康熙教授及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
近日,国家天文台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程诚和计算宇宙学团组曹潇月领导的合作研究团队对ALMA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个高红移被引力透镜化的极亮红外星系 (Ultraluminous infrared galaxy, ULIRG)进行分析,发现这个高红移星系正经历着剧烈的恒星形成过程。借助引力透镜建模,研究者利用星系的[NII]谱线和远红外连续谱的ALMA观测数据重构出该星系远红外波段的形态和速度分布,发现其...
大约350万年前,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突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今,天文学家正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寻找关于这次大爆发的更多线索。他们将目光投向银河系的“远郊”,发现爆发产生的高能闪光竟照亮了银河系外一个巨大的带状气体结构,这一气体结构被称为麦哲伦流,紧紧跟随着银河系两个著名的“邻居”:大麦哲伦云(LMC)和小麦哲伦云(SMC)。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银河系并不是一个平坦的圆盘,而是如翘曲的炸薯片,越是边缘越翘,这大大超出了传统认知。2019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给出了银河系翘曲结构的直观三维地图,引得7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科学媒体关注。然而,关于为什么银河系会这样“翘”,长期以来有种种假说,莫衷一是。最近,《自然·天文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这个问题上。研究显示,银河系的翘曲结构,或许与某一星系的碰...
星系团作为宇宙中质量最大的结构,包含几百至几千个被暗物质引力势阱束缚的星系。在星系团中心通常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能够吞噬周围的物质,并将部分物质转化为光子和离子的爆发,这种爆发被称为活动星系核反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邱宇及合作者2020年5月4日在《自然·天文》杂志发表题为“星系团模拟揭示包含宇宙尘埃的纤维状冷气体结构的形成”的论文,通过辐射-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