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相关记录173条 . 查询时间(0.049 秒)
2009年至201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和靖安县博物馆对老虎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文化遗物。发掘的距今6000多年的红陶和彩陶文化填补了江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段空白,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和时代编年上具有重大意义;发掘的人工土台和114座墓葬是江西省史前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距今约5000~4500年左右;一批特殊形制的陶器和石器,以及特殊...
2010年7月至9月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铜鼓县文物部门,对铜鼓县的平顶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周代、汉代四个时期的各类遗迹数十处,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铜器、玉器。制作陶器的作坊遗迹和窑炉遗迹、磨制石器的手工作坊以及制作小件青铜器的青铜制作场所的发现是此次发掘的最大收获。该发掘不但将铜鼓县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4500年前,也极大地丰富了赣...
江西宜春市靖安县老虎墩遗址新发现110多座新石器时代集中的二次墓葬。考古专家称,此次发现新石器时代大规模、大数量的墓葬坑群,采用集中二次墓葬与火葬的方式,在国内史前考古极为少见。老虎墩遗址位于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自然村东侧水稻田中,是一处土墩类型的古文化遗址,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历史,已经出土了各类陶器、石器文物1000余件。
近日,长昆铁路考古队在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发现一处史前洞穴遗址,这是关岭首次发现此类遗存。遗址位于永宁镇养马村三组西侧一天然溶洞内,当地人称“养马洞”,传早先曾在此养马,故名。地理坐标在N25°55′15.9″、E105°28′13.3″附近,海拔1504.9米。养马洞洞口向东,高出洞前平地近10米。洞口宽12、高月10米,深不知几许,据当地村民称可与村后另一溶洞相通。洞底平整,其前半部分为水泥地板,...
2010年8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一起,对龙游县境内的渠江、灵山江流域进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这次调查是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的“浙中地区以上山文化为核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专题调查”的组成部分。调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发现了青碓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青碓遗址位于龙游县龙洲社区寺后村西面500米处,灵山江西岸,海拔约50多米。
2009年4月,四川省什邡市博物馆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城南开发区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长城雪茄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用地(455亩,约合30万平方米)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勘探,在该地块的西北部及西南部,发现有汉、宋时期的遗物、墓葬以及更早阶段的文化堆积,并在中部地势较低处发现一古河道。
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街道办事处东山村内。2008年8~11月和2009年3~11月,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要揭露出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此外,还清理了10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据目前的发掘,崧泽文化时期,遗址的东部主要埋葬小型墓,中部为建筑区,发现多座房址,遗址的西部主要埋葬大型墓。房址共5座,以F1和F2保存较好。F...
连日来,省文物部门组织的考古工作人员,对沙洋县毛李镇钟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土新石器时代房屋遗迹2处、翁棺墓葬16座、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等各类文物100多件和大量新石器陶器残片。钟桥遗址位于毛李镇钟桥村6组,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因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从此处经过,省文物部门决定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反映了江汉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代...
连日来,省文物部门组织的考古工作人员,对沙洋县毛李镇钟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土新石器时代房屋遗迹2处、翁棺墓葬16座、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等各类文物100多件和大量新石器陶器残片。钟桥遗址位于毛李镇钟桥村6组,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因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从此处经过,省文物部门决定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反映了江汉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代...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9件。这一发现,是广东省继2007年5月25日发现“南澳一号”古沉船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将潮汕有人类劳动、居住的历史上溯至3000多年前,大大改写了潮汕历史。今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厦深铁路沿线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于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虎山南坡上采集到陶器残片。从其形制特点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商周...
记者昨日从河源市和平县文广新局获悉,该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彭寨镇二六村发现一处古遗址群,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初步认定该遗址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距今约3500—4500年。据悉,该遗址群是当地村民在种植油茶开垦山地时意外被发现的。和平县文物普查队经考究后认为,这些文物碎片与粤东北地区以及该县大坝镇庵前所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文物纹饰、器形相一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距今约...
据介绍,这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约4500年)遗址,考古人员9月底以来已发掘出白灰面房址、陶窑、灶坑、灰坑等50多处遗迹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百余件文物。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聚落分布、变迁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0日,记者从四川宜宾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叫化岩遗址发掘成果汇报暨专家座谈会上获悉,为期3个多月的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内第一批考古发掘发现库区内叫化岩遗址的年代应该在距今4700-5000年之间。这是川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填补了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川南地区的空白,并可将川南地区的历史上溯2000年。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普查队员近日在位于川西北地区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专家推测,该遗址为游牧民族的临时居住遗址。
协玛坚(藏语译音,意即沙子地)遗址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乡阿西村南约5000米草地中央的一处低矮山梁上,南为隆哇拉旦,东为蛙乔基东,西为隆干,均为沼泽水草地,现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治沙示范区。遗址面积较大,呈南北走向,由连续不断的大小沙窝组成不规则的长方形,长约8000米,平均宽约500米,总面积达4000000平方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