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农学总论 小麦相关记录268条 . 查询时间(0.336 秒)
为了明确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新品种的应用价值,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川麦51’的产量、抗病性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川麦51’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年的区试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2.6%和14.2%,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4%。采用DPS软件进行区域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川麦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稳定性...
为探索不同Wx基因型对面粉及面制品色泽的影响及色泽改良途径,为糯小麦的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扬01-2’和‘扬麦17’2种遗传背景下的8种Wx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8种基因型面粉、面片色泽及色泽主要影响因素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粉色泽上,2个背景下8种基因型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其中以aaBBDD和aabbdd 2种基因型面粉色泽略好;在面片色泽及面条感官评价上...
为了给小麦-山羊草复合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详细综述了多倍体小麦和多倍体山羊草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及山羊草在多倍体小麦起源中的作用,总结了在小麦-山羊草复合群起源及进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现存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展望。
cDNA-AFLP是优秀的mRNA指纹图谱技术 ,具有可靠性强,多态检出率高等特点。利用这一技术,在不需要预先知道DNA序列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进行很多cDNA酶切片段的PCR扩增分析。本研究以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cDNA-AFLP技术的关键技巧作了研究和详细叙述,并建立起了该技术体系。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
小麦持续增产提供重要技术途径,对氮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底追比例进行研究,选用‘周麦18’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技术对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穗粒数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轻中重后补充”的氮肥运筹技术降低了小麦生育期的最高群体,小麦分蘖成穗率较传统施肥处理提高了3.1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穗粒重、提高了千粒重,单穗重显著提高了0.2 g;在每公顷施纯氮240 kg和180 kg条件下,运用“前...
为了给青海小麦抗旱性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青海省培育并已大面积推广的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渗透胁迫处理(20% PEG6000),研究小麦萌发期胚芽鞘长度及萌发率的变化和幼苗期部分生化指标(脯氨酸、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处理后,小麦萌发期胚芽鞘生长缓慢且萌发率低;幼苗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升高,CAT活性上升。初步判断出7个品种的抗旱性为‘小红麦’、‘阿勃...
为了无损检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应用便携式高分辨率光谱仪及内置钨卤灯光源的叶片夹采集小麦叶片的反射、透射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反射、透射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反射光谱的最优检测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950,预测标准偏差SD为0.12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7%。检...
为了更好的利用乌克兰小麦品种资源,并了解引进品种的品质,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从乌克兰引进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亚基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普通小麦品种中,由Glu-1位点控制的高分子量亚基组合类型共有7种,最常见的是(1,7+8,5+10)占37.5%,其次是(1,2+12,6+8)和(1,7+9,5+10),各占18.75%,其中...
为减少建模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及预测精度,将连续投影算法用于小麦湿面筋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建立。首先采用SPXY算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正集样本,然后对光谱数据作不同预处理,增强光谱特征;运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和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敏感波点提取,进而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对光谱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后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敏感波点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均方根误...
黄淮平原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而该区又是中国遭受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霜冻害造成该区小麦产量减少,影响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研究霜冻害在黄淮平原的时空分布特点,为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选取小麦拔节期后日最低温度及距拔节期天数为指标,构造霜冻害灾度函数,利用该函数得到各个地区的冬小麦霜冻害灾度值,根据灾度值进行霜冻害的等级划分,计算各级霜冻害的发生频率,运用GIS得到霜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豫北地区沁阳市农气站1981—2010年气温资料和1984—2010年冬小麦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该地区冬春季极端气温、冬小麦物候期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以及该区域冬小麦生长对冬春季极端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豫北地区冬、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温速率分别为1.4℃/10年和1.3℃/10年,冬季增温速率较高;冬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显著,...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高产小麦种植体系中氮磷钾与锌肥互作对小麦旗叶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锌能明显提高小麦旗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以及GDH(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增施锌肥后,各指标增加量最大为SOD为35.7%(NKZn)、POD为10.3%(NKZn)、GDH为38.7%(NPZn),尤以结合氮肥配施效果最明显,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但锌肥对SPS(...
为了探明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小麦池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有关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树脂残膜使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相对增加了19.01%~62.87%和17.03%~132.39%,土壤脲酶、转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39%~85.71%、31.77%~158.40%、35.14%~189.47%,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施...
2011年5月25日上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爱忠率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细胞工程育种专家黄剑华、陆瑞菊研究员赴宝山区小麦育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上海知名小麦育种专家吴根法研究员、宝山区农委高静娟书记一行接待并陪同考察。双方就开展小麦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合作意向。吴根法研究员率领育种团队,先后育成了“宝字号”小麦系列品种,成为上海的主栽小麦品种之一。近年来,主攻小麦抗病和早熟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