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响应机制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188 秒)
2024年2月2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郭晓黎教授课题组题为“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PK3 and MPK6 phosphorylate 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 CDL1 to regulate soybean bas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发现大豆L...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亚兵研究员团队开展了中国大豆物候期研究,揭示了大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豆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发现大豆在东北三省的播期、苗期、第三真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时间普遍推迟,但成熟收获期提前。大豆播种-出苗、出苗-第三片真叶、结荚-收获期和整个生长期平均每十年缩短1.72、0.02、1.64和2.05天,而第三片真叶-开花-结荚持续时间平均每十年延长0.80天和0....
土壤水分运移行为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优先流和基质流。水分运移的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溶质迁移、地下水交换及植物水分获取等过程。该研究依托鼎湖山站,分析了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上的三种不同林型内(常绿阔叶林BF,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的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尽管前两个林型内的土壤连通性(如容重和孔隙度)以及水分入渗能力均优于马尾松林,但是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和优先流程度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害虫防控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CR一区,IF=5.279)发表了题为“Evidenc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Chemosensory Proteins in Response to Insecticide Challenge in ...
安徽农业大学周可金教授团队在作物铝胁迫响应的信号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通过硫化氢供体结合清除剂处理,分析了其对铝胁迫下油菜体内硫化氢代谢、细胞壁各多糖组分以及活性氧和活性硫内稳态的影响,阐明了硫化氢信号响应铝胁迫的机制。成果以“硫氢化钠通过维持硫化氢和活性氧内稳态以及促进铝排斥缓解油菜铝毒害的机制”(Sodium hydrosulfide alleviates aluminum toxi...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管理的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结果揭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中美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SQ2022YFE010894)”获得资助。
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等促进植物生长并向土壤输入更多的新鲜碳源,外源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是影响土壤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碳组分对激发效应的响应机制对准确预测气候-土壤碳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等促进植物生长并向土壤输入更多的新鲜碳源,外源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是影响土壤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碳组分对激发效应的响应机制对准确预测气候-土壤碳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优势被用于描述树木生长相对于其大小的相对贡献,生长效能被用于评估树木和林分的资源利用情况。为了对杉木这一重要速生用材树种进行更有效的培育管理,挖掘其生长优势和林分生长效能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对间伐的响应机制,对于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托江西杉木密度间伐林2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混合模型解析杉木生长优势和生长效能对间伐的响...
生长优势被用于描述树木生长相对于其大小的相对贡献,生长效能被用于评估树木和林分的资源利用情况。为了对杉木这一重要速生用材树种进行更有效的培育管理,挖掘其生长优势和林分生长效能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对间伐的响应机制,对于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托江西杉木密度间伐林2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混合模型解析杉木生长优势和生长效能对间伐的响...
2022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质量保育团队、CAAS-CIAT可持续农业联合实验室开展了微生物降解四环素机制研究,探究了真菌、细菌对四环素的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并基于代谢组学推测了降解菌株对四环素胁迫的代谢响应模式。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微生物(Microorganisms)》杂志上。
全球1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500 Pg,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与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利用性,改变陆地...
2022年4月9日,农林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胡朝华、袁照年团队题为“Combining N fertilization with biochar affects root-shoot growth,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and bact...
干旱和盐害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非生物胁迫,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始终是领域内的热点。然而,由于抗逆性状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针对盐旱共响应的多胁迫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如何有效利用抗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设计育种,也是后基因组时代水稻育种的关键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