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材料科学 吸附分离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二氧化碳吸附分离性能,具体说的是通过在活性炭表明聚合一种含氮化合物,经煅烧制备不同含氮量的多孔炭材料,并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吸附分离性能。制备步骤如下:将活性炭和吡咯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在温度为20~80℃条件下,用过硫酸铵做催化剂反应4~10小时,然后抽滤、洗涤、干燥,在气体保护下于400~800℃条件下煅烧1-5小时得到含氮炭材料。本发明制...
本发明涉及用于甲烷-氮气吸附分离的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制备方法,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与至少一种有机配体配位产生骨架结构而形成的;所述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包括Mg(II)、Ni(Ⅱ)、Cu(Ⅱ)、Zn(Ⅱ)、Co(Ⅱ)、Ca(II)一种或几种金属离子,其中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是Mg(II);所述有机配体为羧酸类或其衍生物的单齿或多齿有机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多孔镁基有机骨架材料用于...
一种强化甲烷吸附分离的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及应用,该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由至少含有CuII的金属离子与至少一种可与CuII配位的至少二齿的有机化合物通过配位络合作用形成的具有超分子多孔网络结构的化合物。此种包含CuII的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可以通过共沉淀、水热、球磨与微波等不同方法合成,本发明的最大特征在于利用制备过程中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对其表面的影响作用,提高其甲烷的吸附分离性能。所述包...
分子分离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环境治理等过程中,例如水质净化、油气精炼、能源生产和储存、药物成分提取和纯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膜技术具有绿色可持续性、可规模化和分离过程高效等优势,日益成为分离纯化的研究热点。然而,膜材料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关系,制约了膜技术在分子分离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膜吸附是一种压力驱动的动态吸附过程,结合了吸附分离和膜分离的各自优势。与传统压力驱动...
近日,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员带领的功能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蛋白吸附分离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水下超弹高羧基化多孔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高效蛋白质吸附分离应用》(Highly Carboxylated, Cellular Structured, and Underwater Superelastic Nanofibrous Aerogels for Effi...
轻质烃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类似的分子尺寸和挥发性,因此非常难以分离。传统的低压蒸馏法需要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导致成本较大。而选择性吸附分离在成本和效率上是可行的路径之一。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有序的孔结构,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应用于吸附分离的MOFs大部分是中性框架材料,较少考虑带电荷的框架以及客体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而...
 该项目充分利用羽绒、羽丝材料等极低的表面张力、极强亲油疏水性,多孔性、PP材料快速导油性以及片状材料超大吸附容量等特性,实现油性液态有机物快速吸附,同时油污染物在绒羽丝原纤内部和羽丝原纤缠结形成的大量网络中凝胶化储藏。材料充分吸油后可采用绞压、离心等分离方式回收已吸附的油脂,分离完成后吸油材料继续使用多次;在充分发挥吸油作用后可以采用焚烧完成最后处理,无二次污染危害、无公害。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开放基金申请工作已开始启动,今起开始正式受理2003年度本室开放课题的申请。拟在本室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当具有明显创新性和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并能代表我国在相应领域中的最高研究水平。有兴趣申请课题者请从重点实验室网页下载《重点实验室开放指南》《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实施细则》和《申请书》(http://www.fpmas.labs.g...
新华社合肥2006年11月8日电 一种比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近50倍的特效吸附分离材料在安徽合肥研制成功,这一技术项目是安徽省工业及高新技术领域科技项目库重点项目。这种特效吸附分离材料是由安徽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的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的。据科研人员介绍,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平均每千克可消解油性污染物为0.65千克,而这种特效吸附分离材料平均1千克能够吸附油性污染物35千克,是活性炭的45倍至...
以二甲分橙作为有机络合剂,利用活性炭吸附二价金属离子有机络合物,在pH=9酸度下,分离富集了纯银中Cu、 Fe、 Pb、 Bi,并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定范围为0.02×10-4%~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1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