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海洋科学 西北太平洋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员团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IF=9.116)上。
2022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修鹏团队建立了鱼类成长-洄游模型并评估了环境因素对西北太平洋鲐鱼早期生活史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海洋学进展》)上。 鲐鱼为小型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域,是西北太平洋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在过去数十年间,鲐鱼资源量以及捕捞量均有显著的...
海洋生物-物理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海洋研究的热点话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不仅是被动的受动力过程影响,还可以改变辐射加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海温、环流、海水密度和混合层深度等。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附近的混合层深度在三月份达到最深,形成垂向均一的水体,称为模态水。混合层于四月份迅速变浅,这些垂向均一的水体随东南向的Sverdrup流潜沉到温跃层。模态水能记忆冬季海水特征,可能会在次年冬天重新进入混合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彭世球团队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冬、夏)有效波高的长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
据统计,台风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295亿元,最高年份近千亿元。尽管我国台风预报水平近年来稳步提高,但海上观测资料的匮乏限制了对台风演变机理的研究和预报技术的提升。中国气象局于2018年启动的“海燕计划”是我国首次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的海洋综合观测试验。在2020年追逐“森拉克”的观测试验中,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立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春在研究团队首次刻画出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年代际模态并揭示其发展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以博士研究生谢明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是连接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厄尔尼诺现象)和东亚气候的重要桥梁,研究WNPAC的消生演变对东亚季风、...
鉴于台风等极端海洋环境下现场观测资料的匮乏,本文综合了多源卫星遥感和Argo浮标剖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层海洋对超强台风Tembin(2012)的响应。Tembin引起了较强的海表面温度降低,降温主要集中在台风路径附近,最大降温为10.3℃,出现在朝鲜半岛南部的近岸海区;微波+红外遥感融合观测海表面温度数据可以弥补单一微波遥感观测在近岸海区缺测的不足,但观测海表面降温比单一微波遥感观测...
2017年9月23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承担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课题验收会议在青岛召开。验收专家组由科技部责任专家王斌教授,项目组专家孙照渤教授、刘秦玉教授、王凡研究员、王辉研究员,国内同行专家肖子牛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杨海军教授、陈海山教授、张荣华研究员和首席科学家吴立新院士组成。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
自然界典型微生物群落一般由少量丰富种和大量稀少种构成。丰富种基于丰度优势,通常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历来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逐渐揭示出海洋微生物群落中稀少种也具备重要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丰富种和稀少种子群落由于内在物种组成差异,构建机制可能不同。黄邦钦教授团队以东海和南海的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这...
2014年7月3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在青岛召开中期总结会议。项目责任专家、专家组成员、国内和海外同行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利用QN风场,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春季大风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第一岛链以内在6 m/s以内。夏季大;值区为南海大风区,在7 m/s以上。秋季,日本海和黄渤海多西北风,约7 m/s,台湾海峡可达9 m/s以上。冬季,风速多在8~10 m/s。(2)从年平均风速来看,大值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次大值区为台湾海峡和吕宋海峡,基...
晚更新世以来, 源自南大洋深层水对流的冰消期δ13C 低值事件广泛记录于低纬热带和南半球大洋沉积物中. 然而, 末次冰消期δ13C 宽幅低值事件也出现在远至北半球中纬度的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 在西北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中, 受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影响的记录很多, 而来自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却很少. 黑潮源区连接着西北太平洋与热带-南太平洋, 该区MD06-3054 孔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记录有助于探明...
基于Ecom-si建立了一个西北太平洋海洋数值模式,综合考虑了侧边界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因素,模拟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的基本特征.模式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的海温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走航断面资料吻合良好.模式再现了低纬度海区表层自东向西流动的北赤道流、强西边界流黑潮、东海的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黄海沿岸流和黄海暖流等.数值模式还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南海...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球坐标系统下考虑非线性效应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基于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包括中国近海、日本海、鄂霍次科海和部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高分辨率海洋潮汐数值模型,并采用趋近法同化84个沿岸验潮站的观测资料。模拟结果与175个验潮站的实测结果拟合良好,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振幅和迟角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4.0 cm和5.6°,2.4 cm和7.5°,2.6 cm和6...
2010年02月02日前,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实施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厦门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组织“气候变化与可预报性”(CLIVA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中国科学院(CAS)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承办,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协办,旨在针对NPOCE科学计划提出的核心科学问题,研讨并制定以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为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