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西北太平洋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由于海洋观测资料匮乏以及热带气旋(TC)生成过程的理论不完善,TC生成预报成为难点。西北太平洋是TC生成频数最高的海域,夏季风环流活跃,TC生成涉及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前人基于观测资料的研究表明,在TC生成前期,热带初始扰动对大尺度环流特征尤其敏感。目前,对于西北太平洋不同大尺度环流型中发展与不发展热带扰动的差异未有充分研究。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光华团队对...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发生了破纪录的“7.21”暴雨,本次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表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北移。本次事件中西太副高北移的可预报性问题,是气候预测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
2023年2月14日,中科院海洋所尹宝树研究员团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IF=9.116)上。
天气尺度波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热带夏季气候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热带降雨、热带气旋活动和南海夏季风。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天气尺度波动或诱发不同的水汽结构并调节热带降雨的特征,可为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前兆扰动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影响台风的路径,并可能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触发和维持(Huangfu et al., 2018;Hu et al., 2020;Huangfu et al., 2022b)具有...
天气尺度波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热带夏季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热带降雨、热带气旋活动和南海夏季风。已有的研究指出,不同类型的天气尺度波动可能会诱发不同的水汽结构并调节热带降雨的特征,可以为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前兆扰动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影响台风的路径,还可能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触发和维持 (Huangfu et al., 2018; Hu et al., 2020; Huangfu et al.,...
2022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了2011-2020年西北太平洋全年台风频率增多现象及其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气候动力学》)上。王海丽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占全球TC总数量的三分之一。从气候平均来看,每年约有26次被命名的TC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SU)等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通过综合分析现代器测记录、由风暴(台风)活动形成的珊瑚石(风暴石)记录以及前人发表的代用指标记录等,揭示了过去千年西北太平洋地区风暴活动路径存在随着温度上升而向北迁移的规律;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未来风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文章,指出了厄尔尼诺预估不确定性是WNPAC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其东西振荡具有显著的季节内准双周周期。我院杨双艳教授和李天明教授揭示了WPSH纬向东西移动准双周振荡(QBWO)的环流演变特征,并从其与热带西北太平洋QBWO(WNP-QBWO)模态之间关系的角度对WPSH纬向QBWO的可能原因进行了阐述。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上发表。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天气气候的关键环流。它决定了梅雨降水的强度和位置,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的生成与路径。每年夏季风异常和台风登陆带来的干旱、洪涝、热浪等极端事件极大地威胁当地数以亿计人口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在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西太副高未来变化的确切信息对于域内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合理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十分重要。但是,此前气候...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于6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的研究发现,西太副高预估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各模式在历史海表温度模拟上的系统性偏差;基于涌现约束(emergent constraint)思想,在利用观测的海表温度对模式进行偏差订正后,在一个高排放情景下(RCP8.5),更多模式给出了西太副高增强的结果,使得原本存在的预估不确定性减少了45%。新的结果意味着未来东亚夏季风更强、...
在年际尺度上,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已被证实可以通过扰动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激发亚洲-北美型遥相关波列(ANA pattern),从而影响北美夏季降水异常(Zhu and Li 2016; 2018)。近日,我院硕士研究生杨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季节内尺度上西北太平洋夏季对流活动也可激发类似波列影响北美地表温度异常分布。
在El Niño发展年及衰减年,印度洋海温有两次显著增暖,第一次增暖出现在El Niño成熟期,大气环流异常通过减少印度洋的云量和海表蒸发使得海温升高。第二次增暖出现在El Niño衰减年夏季,前人研究认为此次增暖主要源于局地的风—蒸发反馈机制。
2020年4月20日,中国台风网正式发布“201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下简称最佳路径数据集)。
赵海坤教授团队一直主要致力于台风活动气候变化机理研究和台风预测技术的研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热带太平洋气候呈现明显的变迁,PDO由暖位相转为冷位相,中太平洋ENSO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为此深入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将进一步有利于揭示台风活动气候变化机理,提高台风活动气候预测能力,为国家防台减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紧扣此科学问题,该团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