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物种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0.19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贵州中华真颌鱼在云贵地区多个化石点的新发现,详细描述了中华真颌鱼的骨骼特征,澄清了分类学上的争议,提出了中华真颌鱼属于预言鱼目的新观点。
剑齿虎类是叱咤晚新生代的王者,而晚中新世是它们多样性的巅峰。过去,在旧大陆,尤其是东亚地区发现过大量保存完整的剑齿虎类头骨,因此对旧大陆的剑齿虎演化的脉络的认识较为清楚,即从相对原始而不特化的剑齿虎Machairodus演化出更加特化的近剑齿虎Amphimachairodus。相比之下,北美晚中新世大部分的剑齿虎传统上被归入猎剑虎Nimravides,其和旧大陆相关剑齿虎属种的关系曾经被多次讨论,...
东亚冬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东亚冬季风气候动力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西北太平洋地区凭借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古季风演化的理想场所。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听觉器官早期演化研究,一直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这当中,在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麦氏软骨,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期待更多化石发现研究予以破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王元青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美国同行,最新在中国辽宁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1.2亿年的早期真兽类新物种,命名为“九佛堂传夔兽”。
黄铁矿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硫化物矿物。2022年来,黄铁矿的非生物氧化过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黄铁矿氧化是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过程;另一方面,黄铁矿氧化的电子转移过程与Fe、S、O、C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黄铁矿氧化产生了两种活性氧物种(ROS),即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对表生环境中的物质转化有重要影响。
2021年8月24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演化与基因组学课题组副教授刘山林博士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ncient and modern genomes unrave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rhinoceros fami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5万年前的古样本和基因组大数据分析,解密了小种群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并为相关的物种保护提供了科...
加拿大科学家团队对现已灭绝的美洲乳齿象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为了应对更新世(250万—1.17万年前)的间冰期暖期,这一物种曾不断向北美洲遥远的北纬迁徙。该研究结果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现今物种对气候变化的潜在生态响应。美洲乳齿象,曾居住在北美洲多树而潮湿的地带,从中美洲亚热带到阿拉斯加洲和育空的北极纬度地区都发现过它们的残骸。在过去80万年里的冰...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超级大陆”的一具完整哺乳动物骨架。该骨架是冈瓦纳兽目的首个近乎完整的骨架,这项发现为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线索。冈瓦纳的中生代(2.52亿—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记录,远远不及北方超级大陆劳亚古大陆。冈瓦纳有一群哺乳动物被称为冈瓦纳兽目,它们是曾经生活在古代南方“超级大陆”的动物,以前人们只发现过它们零散的颌骨、牙齿和一块头骨。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比率、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耦合关系问题,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青海高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储量估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关于青海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尚不清楚。
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0日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报告了德国发现的一个史前爬行动物新种。该发现填补了早期演化史上的空白,而其解剖学特征将增进我们对鳞龙型类早期演化的理解。鳞龙形下纲是最大、多样性最丰富的四足动物谱系之一,有超过1.05万个物种。作为现代蜥蜴、蛇和爬行动物楔齿蜥属的祖先,鳞龙形下纲的样本只在一些三叠纪遗址发现过,而对它们早期演化的大部分认知尚处于空白。
中外科学家团队2019年11月26日在北京宣布,在河北丰宁地区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英良迅猛龙,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的小型肉食恐龙,体长只有30厘米,体型近似一只公鸡,不仅是亚洲美颌龙类中最早出现的,也是该类群中最小的物种。这一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论文发表于Elsevier出版集团的《白垩纪研究》,对于研究美颌龙类恐龙的栖息地偏好和多样性模式具有...
日本北海道穂别博物馆2017年4月27日27日公开日本最大的白垩纪草食恐龙化石,这具化石还可能是新的物种。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报导,日本北海道鹉川町穂别博物馆27日宣布,确认发现日本最大的完整恐龙化石。这批恐龙化石自白垩纪(7200万年前)的地层挖掘出,为大型草食性恐龙,属鸭嘴龙科,头部至尾部长约8米,高约3.5米,可能是鸭嘴龙科恐龙的新物种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海水中硒的浓度在3次地球最大规模灭绝事件来临之前出现大幅下降。而在当前海洋食物链的底端,硒是很多生物体的关键成分。 研究人员分析了上百个富含碳的页岩样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这些页岩沉积在过去35亿年间包围古代大陆的缺氧海洋区域中。他们发现,在发生于奥陶纪、泥盆纪和三叠纪末期(约分别为4.43亿年前、3.71亿年前、2.01亿年前)的灭绝事件到来之前的间隔中,只有硒的浓度陡然下...
据EurekAlert!:尽管人们的普遍共识是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的相撞促成了接踵而至的物种大灭绝(其中包括恐龙),但新的证据显示,这一撞击触发了更强烈的火山活动,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物种灭绝。
据EurekAlert!:通过仔细观察二叠纪-三叠纪物种大灭绝,研究人员发现,在该事件的整个过程中,物种群落的结构和多元性是关键的预测因子。由于人类触发了当代的物种灭绝,因此发现会导致生态稳定性的因素会对在更多物种消亡时应该有怎样的预期提供重要的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