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戊唑醇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43 秒)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对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11个地市分离到的133 株病菌菌株的毒力,以及对梨树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了病菌对戊唑醇与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药剂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戊唑醇对梨...
为解决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问题,以金银花为试验对象,选用广谱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采用常量、倍量、二次和三次灌根处理,对最终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头茬花各处理中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而二茬花中戊唑醇的残留量为0.14~0.22 mg/kg,存在残留超标风险。建议使用10%苯醚甲环唑4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治金银花土传病害,灌根2~3次,安全间隔期15天。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豫保1号’和2016年‘周麦18’上, 齐穗期 (Ⅰ-3, DAA=-1, Zadoks=59) 、始花期 (Ⅱ-1, DAA...
为了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施药时期及其安全性,进行了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用浓度和时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 g/hm2和75 g/hm2两个施用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7%、86.0%和85.1%、88.5%;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 g/hm2施用剂量下在齐穗期到灌浆初期喷施对小麦安全,以...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致病力,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采用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导的方式获得抗性突变体, 并研究其生存适合度。结果表明, 戊唑醇对130个菌株的EC50分布在0.051 6~1.925 4 μg/mL, 均值为(0.799 6±0.039 1)μg/mL, 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开始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供试苹果轮纹...
利用苹果轮纹病菌敏感菌株TS1和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进行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 h, 抗性突变体UV-TS1-10体内PAL活性一直高于敏感菌株TS1, 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并在1.5 h达到最高值; 抗药突变体UV-TS1-10体内POD活力也高于TS1, 一直处...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 于2013年和2014年采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其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各处理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 050 g/hm2的处理防效相当; 对玉米灰斑病,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和225 g/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于2013-2014年分别从重庆市及四川、贵州省的16个区县采集分离获得902株稻瘟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中150个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在0.0475~0.5996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154±0.1497) μg/mL。菌株的不同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因此其平均EC50值0.2154μg/mL可作为田间稻瘟病菌对戊唑醇敏感性检测的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3年采集分离自辽宁省8个地区的101株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群体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01株黄瓜靶斑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1.062~18.918 μg/mL,相差16.814倍,平均EC50值为(7.109±4.578) μg/mL;戊唑醇对上述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624~21.708 μg/mL,相差12.367倍, ...
建立了葡萄中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土壤用乙腈提取,无需净化,葡萄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结果表明:在 0.01、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0.4%;最小检出量为1×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
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以PEG-b-PCL为囊壁、以戊唑醇为囊芯,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载药胶束。分别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和透射电镜(TEM) 对其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其载药量、包覆率和体外释药性能,用滤纸片法测试了载药胶束对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EG-b-PC...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 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 9 μg/mL。经戊唑醇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戊唑醇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