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批评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批评 文艺批评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新媒介对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是从自身的基础性影响开始的,这种深度媒介化所展现的是文艺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全方位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文艺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新媒介环境中,形态复杂且无处不在的文艺批评极其符合媒介本性,其与新媒介的结合甚至可以被视为文艺深度媒介化的典型。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主要表现在机制媒介化、方式媒介化和主体媒介化三个方面。深度媒介化的文艺批评逐渐开始背离传统文艺批评的原...
文艺批评是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引导文艺前进方向的重要驱动力。做好当下文艺批评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以下三重关系:文艺批评话语与文艺批评思想的关系、理论与感受的关系、问题导向与学科建设的关系,重视文艺批评的思想性、公共性和知识性。
2021年10月22—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百年发展与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承办。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樊宝英主持,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仁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21年10月22—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百年发展与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承办。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自己独特的观念、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种带艺术性的科学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笔下,其批评方法凸显了辩证思维的显著特征,批评技巧上善于抓住艺术家与作品中的矛盾,并且文艺作品中的审美要素和艺术层面得到了经典作家的重视。学习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对缓解乃至化解当前中国文艺批评的各种怪状和不足有着重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2019年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自命题科目文艺批评文艺写作考试大纲。
文艺领域谈及风格,一般来说将之视为文艺作品的标志,是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艺表达,也理应有这种个性特征,即所谓的文艺批评风格。文艺批评风格指的是文艺批评家在具体的文艺作品阐释和解读过程中,形成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殊审美品格,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也是文艺批评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通与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上鲜明的个性特征。
南开大学文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文艺批评文艺写作考试大纲。
论坛于2017年12月8日—10日在福州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我校、福建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和主办,我校文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等多位学者专家出席了活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帆,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刘志坚,校领导林和平、郑家建,原副校长汪文顶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林和...
2014年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积极健康文艺批评”研讨会暨人民日报《文学观象》专栏作者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宝善,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主持会议。《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陈俊宏、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福建省...
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不少文艺批评家格外重视文艺批评“怎么说”即认为批评“姿态”是首要的,而相对忽视文艺批评“说什么”即是否言之有物。这种不重文艺批评的是非判断是本末倒置的。在文艺批评中,批评主体说的对与不对是根本,至于批评主体怎么说则是次要的。正如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文学批评家不必拘泥于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而应该特别注意文学作品的价值。“对于值得赞扬的作...
当代文艺批评家如果不能从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真正追求真理,就不可能彻底根除批评界的种种乱象。在深入地批判虚无存在观文艺观和粗鄙存在观文艺观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形成了辩证地批判现实的科学存在观文艺观。
不少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甚至堕落为肉麻的吹捧。这些文艺批评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甚至言之无物,既不能准确地解剖批评对象,也不能正确地把握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价值。溢美现象之所以泛滥成灾,除了为狭隘的利益所驱使之外,还因为有些文艺批评家颠倒了“说什么”与“怎么说”,以及文艺经典与文艺批评的辩证关系。
针对当下文艺批评现状,2011年第四期《艺术广角》编辑部策划了新选题“解读批评制度”,并以此为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意在对当下文艺批评受到的指责和诸多诟病进行反思,对文艺批评长期远离文艺实践和现场、被学院体制“收编”和“规训”、文艺批评面貌单一化等现象进行深入解读和探究,试图清理建立在学院体制之上的整个批评制度,为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此,《艺术广角》编辑部举办了“解读批评制度”专题研讨会...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艺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别林斯基语)深信不疑。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时下的文艺评论没能挡住功利化和世俗化思潮的席卷,人情评论、红包评论、广告化评论、哗众取宠的“酷评”等正在损害着文艺批评的形象和品格。传统文艺批评的价值被逐渐消解,文艺批评的价值理想明显下滑,文艺批评的公信力正经受着严峻考验。文艺批评的价值理想还能找回来吗?笔者以为,不易,但非不可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