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发掘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考古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技术 文物保护相关记录109条 . 查询时间(0.046 秒)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推动广西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方春明,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4月7日-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工作会议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讨会”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主办单位领导、项目咨询专家和特邀专家、项目和各课题负责人、各参与单位研究人员等约7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朱磊...
文物与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是解读中华文明的密码。2023年3月,为了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望江校区举办了2022年度长沙市文物保护暨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创新实施智慧化赋能、清单化管理、活化利用、多元化聚力“四化”改革举措,文物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条”(试行)》,同时部署全省各地做好贯彻落实和宣传推介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工作要求,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2月30日开展了“文物鉴定公益服务”活动。
本书选载原思训教授本人及与合作者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领域发表的部分文章。科技考古专题涉及碳十四、铀系、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和应用,碳十四测年标准物质糖碳的研制标定,石灰岩地区碳十四年代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用科学手段追溯我国陶器的起源,探索我国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时间,研究测定我国35万年以来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地点的年代,探索秦兵马俑烧制用陶土的产地,研究骨样品的灼烧状况,测定商后期甲骨年代等;...
2022年6月2日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长江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工作阶段性进展汇报会。会议听取了项目组成员对《纲要》基本情况、当前成果、编制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的汇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院长李六三、副院长乔云飞出席会议。文物保护工程所所长李向东主持会议。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下简称:我院)前身是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即致力于陕西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曾主持了多项省内重要文物点的考古调查、发掘清理,以及古建筑维修、文物保护等工作,为陕西省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推动先进分析仪器及方法在考古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跨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科技在中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启发青年学者开展以“现场及无损化文物分析及保护”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西北大学化学信息学与绿色能源化学及过程分析研究团队承办,成都决策咨询协会、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协办的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考古和文物保护中的分析技术”青年学者论坛(第三期)于202...
2022年度壁画彩塑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招生通知。
2022年4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新时代文物保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研制项目”(以下简称《方案》)启动咨询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处处长黄辉以及高校、职业院校、文博单位、协会团体的专家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项目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乔云飞副院长主持。
日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护修复中心启动了院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这批铁器共116件,存在明显的土锈、开裂、起翘、剥落、矿化等严重病害,由于铁器自身的活泼特性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延长铁器文物的寿命,减缓文物劣化速度,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本次保护修复项目计划对这批馆藏铁器进行除锈、脱盐、缓蚀、封护等一系列保护修复工作。
2022年4月7日下午,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文琰)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工作总结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勇强及国文琰董事会成员出席会议。国文琰董事长李敬东主持会议。会上,国文琰总公司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各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就当前公司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市场拓展现状、公司存在的问题、疫情影响下公司面临...
“众所周知,考古现场出土或出水的文物,由于文物所暴露环境骤然改变(温湿度、光照、紫外线、氧含量、污染物等),部分文物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变化而损坏,一些脆弱文物和复杂遗迹,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和安全提取,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长期从事文物科技保护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潘路告诉记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