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发掘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考古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技术 广西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38 秒)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推动广西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方春明,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出席会议并讲话。
汪常明,男,湖北通城人,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副教授,博士;科学技术史(学术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硕士生导师,科技考古方向学术带头人。目前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陶瓷、冶金为主)、少数民族科技史、中西科技交流史。社会兼职: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会员(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为配合保护修复的需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广西上林县馆藏6面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冷水冲型铜鼓进行了科技分析。结果表明,这6面铜鼓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组成,且为铸造成型,其工艺利用泥范法和失蜡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冷水冲型铜鼓的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分析数据为更深入研究冷水冲型铜鼓的科技内涵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日,在广西扶绥县敢造贝丘遗址考古挖掘中,考古专家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0余座,在距敢造贝丘遗址不远的江西岸贝丘遗址也发现了大批古文化遗存。 敢造贝丘遗址位于扶绥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左江北岸,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63年被发现,1973年9月进行试挖掘,发现了墓葬和石器等文化遗存。为配合广西郁江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今年4月开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广西文化厅2011年11月17日透露,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古医药专家在考察南宁市武鸣县锣圩古骆越文化遗址时发现了成片罕见的野生薏苡。古骆越文化遗址野生薏苡和野生稻等远古“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古骆越“都广之野”“百谷自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11年11月13日,烈日下的隆安县乔建镇儒浩村谷红岭一片忙碌景象。这里的地表上采集到大量大石铲残件等遗物并被确认为是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人员正在此进行抢救性发掘并有重大发现。截至目前,已发现文化遗物近100件,类型主要有石铲、石锛、石斧、石砧、陶器陶片等,以及大量的石器残件和碎片。据悉,尽管未能对其真正功能作出最终判断,但本次发现将对研究石铲现象和稻作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日前,鹿寨县江口乡水碾村大村屯一村民挖地基时,挖出一个古瓦窑遗址。文物专家初步推断,该瓦窑系宋代或明代产物。2011年10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大村屯103号民房附近的现场,发现古瓦窑遗址约有5米长、4米宽。据发现瓦窑的易先生回忆,2011年10月17日清晨6时许,他在自家房屋旁的一处空地为新房挖地基,突然看到泥地里有个圆口的烟囱状物体,继续下挖,逐渐现出4个烟囱。接触到空气后,烟囱开始冒出白色的...
记者从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莲城宾馆旧址联合考古队了解到,截至2011年9月底,该旧址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出土了一批西汉、东汉、南北朝、唐、宋、元等时期的陶器和建筑构件。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获悉,民俗专家在西林县进行民俗考察时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新石器时代砺石祭祀遗址,为研究云贵高原史前民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农民近日在维修水利设施时,发现乾隆年间修建的水利设施的石刻碑文,水利设施在使用了整整250多年后,仍发挥着一定的灌溉作用。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 湖 麂( ) 凤 岐 祖 鹿( ?) 相 似种( ? ) 云 南 黑 鹿( ( ) ) 广 西 巨 羊( ) 山 羊亚科 属 种 未 定( ) 和大额牛未定种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 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 丛 生 态 环 境 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
花山岩画是研究我国百越民族古代社会历史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料,岩画颜料脱落和褪色是岩画的主要病害。任何文物发生病害既与其制作材料和工艺有关,也与其保存环境因素相关。本工作在花山岩画制作材料和工艺分析研究以及区域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讨论了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岩画颜料层病害主要是受物理风化(温差变化、高湿度与光辐射)、化学风化溶蚀作用和胶结材料老化引起;颜料褪色是由于岩画颜料...
初步报道了缺缺洞发现的猕猴化石。 新材料为一具雄性老年猕猴个体的骨架,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全部7节颈椎、9节胸椎、两侧前肢肢骨、右侧后肢部分肢骨以及绝大部分的腕(跗)骨、掌(蹠)骨和指(趾)骨。 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猕猴骨架化石。 鉴于化石对比材料的缺乏,仅对下颌及牙齿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将之与中国已知各化石种进行了对比。由于中国猕猴属各化石种之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明确,暂将这批材料作未定...
2009年5月18日上午科技楼205会议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李延祥教授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早期矿冶遗址研究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2009年5月18日上午科技楼205会议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陈建立教授为我院中心学生作《物理学与考古学测年》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陈建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的类型、考古分期、考古年代测定法等丰富的内容。并以树轮年代学的发展为例,详细的介绍了用碳十四测年技术测定年代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14C测年技术在国际与国内的发展和应用、14C测年原理、14C基于的几个假设条件,尤其是详细的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