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考古学 文物保护相关记录210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2009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文公布了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获奖名单,我校历史学院承担的“河南淅川沟湾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三等奖。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到设计仅仅1个多月时间,勘察设计方在工作之初便决定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在评估及设计过程使用计算机模拟复原技术,力求准确翔实的得出经目塔震后的评估结论,及为震落构件找到准确的原有位置...
水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的用途广泛,水质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纺织品文物保护效果和安全。认识不同水质的组成和优缺点,理解水对纺织品文物及其附带材质的影响,综合考虑文物的材质组成、保存条件和保护目的等因素是合理用水的根本。
为了提高文物保护材料PU(一种MDI型聚氨酯)的耐光老化性能,采用紫外线吸收剂UV531、UV328和UVP对其进行改性。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光老化失重等手段表征改性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通过对表征结果的比较,得出了UV531改性MDI型聚氨酯比未改性MDI型聚氨酯及其它二种改性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耐光老化能力,其对彩绘漆器文物样品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为找寻适宜砖质文物防风化保护的新材料,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保护方法和经验。在找出导致砖质文物风化、酥碱的主要原因后,对十几种高分子材料进行防水、防酸、防盐、防污染、耐热老化、耐紫外线等试验,从中选择出较为理想的新型保护加固材料Si97。该材料用于风化、酥碱的砖质文物中,使残损砖质文物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加固。不仅达到了延长砖质文物寿命的目的,而且减少了维修经费。Si97材料是在有机硅中加入二甲基硅烷、...
我国曾经一次追回3000多件流失海外的文物。当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一定非常惊讶,特别是在圆明园铜鼠首和铜兔首的拍卖事件惹人瞩目的当下。然而,这确是事实:1998年5月,我国文物部门依据法律,辅以外交手段,从英国一次追索回3000多件(组)文物。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单次追回流失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胜利。
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系统学习布兰迪现代修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意大利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对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的一件黄绸花袈裟进行保护和修复。历经除尘、清洗、干燥、染色和加固等处理过程,着重介绍用意大利方法对白色丝绸和白色丝线进行染色。经过保护修复后袈裟上的灰尘、污渍等病害基本得到清除,损坏部分得到了加固,针线缝合法保证了修复的可再处理性。
“现在政府已从只重视GDP转向多头并举,煤炭大省山西已经开始从挖煤向‘挖文化’转变了。”山西省文物局政策研究宣传处处长许高哲近日表示,“我们文博系统不再是蜷缩于历史和古董的‘象牙塔’孤芳自赏,文物保护也发挥起了经济价值。”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年文明看深圳,百年文明看上海,千年文明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尤其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9月,开江县文物普查办对全国著名革命烈士唐在刚(曾任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故居、王维舟将军的第二故乡——红色广福现存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测绘。普查组发现:王维舟将军当年在广福成立中共广福特支、组织川东游击军、开展革命活动时的故居以及王维舟将军的革命伴侣苏广明的故居,遗址基本格局保存完好,现存的风火墙檐脊、翘角、鸱吻镂空砌筑,设色明净,结构美观、别致、实用,堪称川东民居典范。1929年,中共广...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近日说:“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经过6年多的施工,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8亿元,超过了3.3亿元投资总额的八成以上。”
综述了目前石质文物保护中所用化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探讨了一些在石质文物保护中有发展潜能的化学材料。有机硅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保护材料与石材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对于开发适用的石质文物保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部分水敏感性文物,在保护过程中不宜与水直接接触,一般常用不易普及的低压吸力操作台或回潮箱等设备进行保护操作。本文介绍了一项容易普及且使用方便的替代技术,即采用透水气材料对水敏感性文物进行保护处理,并对常用透水气材料、使用方案、应用方向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
河北省阳原县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政府财政预算,列入各乡镇部门的工作目标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使境内各处保护文物得以完好有效的保护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物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物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该网站由业内人士向您提供文物保护的信息、方法和相关重大通知。在这里,您将系统的了解到文物保护的现状、从事文物保护的机构和单位、文物保护目前的成果以及相关出版物和法规等。在向您介绍文物保护现状的同时注意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与业内或者爱好者的您进行交流使我们获益匪浅,在交流中希望与您真正作到取长补短。您可以通过EMAIL跟网站联系,获得专家的指导;或者在网站的论坛中注册,成为网站的会员,利用BBS进行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