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文明起源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023年2月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众多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本书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抓手,聚焦时空要素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阐释了“掌控时空,天下之中;照临四方,协和万邦”的陶寺文明,进一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全书共有10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天文、建筑等方面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陶寺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意义。
近40年来,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工作,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看到,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本文集收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40篇文章。考虑面向公众,收文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文章大多是短篇,有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性的报纸文章,虽收录的文章只是学界研究成果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大致反映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过程和样貌。
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从龙山时代到夏商周三代时期,以中原为地域核心的区域在文明演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与马克思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名言类似,中原天然不是中心,但中心最后选择了中原,之后由中原及至中国。而中原成为中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非一蹴而就,中原向中心演变的过程、方式、动力(中原模式)可谓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2021年6月10日上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首发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专家座谈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上海古籍出版社、山西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随着时隔35年的重启发掘,三星堆祭祀遗存再度引起世人关注。围绕着三星堆的许多未解之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他们从何而来,是否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对于科学家来说,小小的牙齿或许也能成为解谜关键。
2021年5月24日下午,南京博物院陆建芳研究员在人文学院南光一101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文明起源与良渚文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蔡保全教授主持。陆建芳老师从龙山时代的精神文化说起,通过对玉器图案的研究,分别解读了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代和以山东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代晚期的人神观念,从天地人的序列、人神、飞翔要素、神鸟等方面,分析了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升天观念对...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近日,韩建业教授的新作《中华文明起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新作收录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8000多年以前,形成于5000多年以前,至少存在北方、东方、中原三种起源模式,环境...
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起源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本书将中原核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
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 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 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 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 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
2021年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按照时代早晚排列,它们分别是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2020年12月7日,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先秦史学会、民族文学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所等20多家研究机构和1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究昆仑丘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苏秉琦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著名的文明起源三种形式说。“头一种文明起源的类型是裂变”。仰韶文化是典型例证。距今6000年前该文化属于母系社会,6000年左右的元君庙等墓地合葬墓反映出“突破血缘关系的氏族分裂”,“原始公社制的破坏就意味着文明因素的产生”。庙底沟时期泉护村遗址随葬鹰鼎的女性墓葬和半坡遗址有特殊物品的小孩墓是社会分化的证明。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中,龙山时代的发现有三个,石峁遗址雄踞西北高地,平粮台和西孟庄遗址扼守东部平原,正合中国早期王朝诞生之前东西对峙的天下大势。新发现除了彰显龙山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和新特征,让人强烈感受到第一王朝喷薄欲出的天下躁动,更有力推动我们以“中国相互作用圈”,即“最初的中国”的视角,深刻反思赋予中原地区“核心引领者”地位的中国文明起源解读模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