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文化交流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96 秒)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胡耀武2023年5月12日介绍,其团队根据纵贯欧亚大陆考古遗址中人骨的同位素数据,制作了一张“食物地图”:中国黄河流域的人群,皆主要以粟类作物为食;新疆和中亚则呈现麦粟混食的情形;欧洲人群也时有对粟类作物的摄取。
本书是一本针对锡林郭勒区域考古研究的专论,主要分析、讨论在锡林郭勒发现的勒瓦娄哇刮削器、花边陶鬲、车辆岩画、鎏金希腊人物银碗、佛教人物铺首等文化遗物的产地来源与流变,力图比较全面、生动地展现锡林郭勒与外界交流互动的历史场景。研究发现,至少4.7万年前,锡林郭勒地区就存在着一条东西向的草原之路。通过这条草原之路,伴随着人类及共生动物的迁徙与流动,锡林郭勒地区不但与西面的蒙古高原,同时也与东面的西辽河...
2021年8月至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塔儿坡村棚改项目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建设用地内发现的6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秦墓3座,西汉墓葬1座,东汉墓葬2座。出土文物89件(组)。其中秦墓的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该墓地位于秦咸阳城遗址以西,该区域历年来发现过大量秦墓,可以确定是秦咸阳城的墓葬区。199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塔儿坡村发掘了381座秦墓,在塔儿坡村周边先后发掘了任家咀、...
本论文集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特辑二),收录的大部分文章,最初提交给2017年6月12—13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庆贺李零先生七秩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经过同行评审、作者修改扩充而收入本集。也有一小部分文章,是会议之后,作者陆续惠赐,经过选择、评审而后编入。
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的发现了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李静训,既是北周、隋代显赫的李氏家族的千金,又是北周宣帝与皇后杨丽华的外孙女,也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曾外孙女,是一位地道的金枝玉叶、帝胄王孙。不仅丧葬规格极高,还随葬了不少具有异域色彩的物品。
前不久,宝鸡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铜“摇钱树”被成功修复,成为近来媒体关注的焦点。那么,青铜“摇钱树”是如何发现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还得从考古发掘说起。2018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我市高新区马营镇郭家崖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未经盗扰的汉代砖室墓。
本书主要围绕二里头文化陶器及青铜器产地、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二里头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马车的起源一直是颇受学术界关注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不休。7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4年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贺家村出土的“青铜轮牙马车”近年来的室内考古发掘情况,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材料。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这辆出土于周原遗址车马坑的马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发掘的。王占奎发...
辽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欧亚大草原东端,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地区经胶东半岛或辽西走廊和东北亚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中亚、西亚经欧亚大草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东西交流的必由之路,这奠定了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通过系统研究,笔者初步建立起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41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小珠山一期文化、后洼下层文化、小...
2019年4月份,在溆浦县茅坪变电站改扩建项目工程现场发现一处古墓群。截至6月2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怀化市文物局等单位,已完成对所有古墓的挖掘工作。据了解,本次发掘的古墓年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共出土各类文物111件(组),绝大多数为日用陶器,还有部分青铜器、琉璃器等。
22日,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开幕,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国、俄罗斯、越南等10余个国家的近400名中外考古学者展开交流和讨论。95岁的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兴邦研究员获得终身成就奖。半坡遗址的发掘标志中国史前考古新阶段的开始,半坡考古范式的创立,让石兴邦成为中国一流的田野考古学者。之后的65年他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
2018年8月22日,值“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览热烈展出之际,大同市博物馆与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4-6世纪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会”。4-6世纪的平城与周边地区有丰富的考古发现,大同市博物馆与内蒙古呼伦贝尔、河南洛阳等文博单位共同企划推出了“融合之路”特别展,此次学术会议旨在结合展览,通过深入研讨,共同推动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学术探索,促进中...
2018年8月17日,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邀请,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英国学术院院士Jessica Rawson爵士,皇家化学委员会会士、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Mark Pollard教授,欧洲考古系主任Chris Gosden教授,青年研究员刘睿良博士和唐小佳博士生一行5人访问兰州大学,与我校环境考古团队共同举办了主题为Cultural exchange and human-environm...
2015年12月13至18日,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秉持2013年创立以来的宗旨与理念,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致力于创新与合作,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现代意义的高端国际平台。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考古学探索”为主题,通过“世界考古论坛奖”的评选与发布、主题论坛演讲、...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伊和淖尔北魏墓群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部分遗物又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表明墓主人家族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建立了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位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境内的伊和淖尔墓葬群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纬度最偏北的北魏墓葬,而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北魏墓葬较少见。考古人员已发现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有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