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把党史学习这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学习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前进动力。
2019年10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唯物史观与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研讨会”在我校惠宾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人民出版社等高校和报刊单位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王广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016年9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部将于 2016年9 月9日举办中国社科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惠赐佳作。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把政 治异化归咎于社会异化,并从法与政治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财 产权和经济视角对市民社会的历史叙事,打破了传统思辨理性主义的社会概念,为马克思最终创立唯物史观 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者的分歧在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止步于市民社会的合法性论证,它在其本意上是一种市 民社会理论,而马...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正确回答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与基本理论,需要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重要理论资源,深刻揭示现代性的中国内涵与时代表达,彰显中国的时代发展精神,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断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山西大学哲学与现代性协同创新中心、哲学社会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做过两次比较集中的阐述:一次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另一次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百多年来,前者被唯物史观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普遍视为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后者则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前者表述的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唯物史观。只是由于1859年的表述用语更成熟、更准确、写作时间更靠后,且《德意志意识形态》直到1932年才公开出版,才造成了人们的这种误解。《...
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实现了从历史之外回到历史之内、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革命,即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念的彻底革命,使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一种属性的形而上学本身重新回到人身怀抱里;它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是指包括人所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始终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要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四位一体”的布局,都要体现出经济基础变革后的新特点。
唯物史观的发现,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有赖于此,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到科学。唯物史观创立后,恩格斯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科学原理,回击一些对唯物史观的责难和片面理解,在其著作和在一系列的唯物主义通信中,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内涵;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实质;第一次将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高度概括为“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重点阐发了历史合力论的...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社会形态中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方向。苏共20大以后,党内出现了具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解冻”时期一代人,其代表人物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了苏共总书记。在苏联社会亟待改革的特殊时期,在改革还是改向、完善还是摧毁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面前,戈尔巴乔夫选择推行了一条完全背离马克思...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弘扬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待社会矛盾的正确选择。
文章来源《理论前沿》 2003年23期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典范,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作者】 庄福龄.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2007年1期 唯物史观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史学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正是通过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同时,全会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坚持马克恩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以社会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