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微丸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5 秒)
2020年1月8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微丸制剂系列关键技术的养阴清肺颗粒中药新药研究”课题启动会与方案论证会在我校举行。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明宇,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嘉仡,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石岩,副校长、课题负责人关雪峰以及课题组成员、方案论证专家、课题管理人员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于睿主持。
制备石杉碱甲渗透泵控释微丸,并探讨其在 Beagle 犬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渗透泵含药丸芯,以乙基纤维素和PEG400用量为考察因素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包衣液处方,通过流化床包衣工艺制备石杉碱甲渗透泵控释微丸。按最优处方制备3批微丸并以累积释放度与时间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拟合考察其释药特性。以市售的石杉碱甲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石杉碱甲渗透泵控释微丸的体内...
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蒺藜总皂苷(GBE-GSTT)缓释微丸。方法 采用挤出制粒滚圆法制备素丸,以微球圆整度、堆密度、脆碎度和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优化处方工艺,用乙基纤维素进行缓释包衣。结果 缓释包衣微丸在1 h释放量约为20%,无明显突释现象;4 h释放量约为55%,8 h可达80%以上,基本符合中国药典对缓释制剂的要求。微丸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 本工艺制备GBE-GSTT缓释微...
研究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LEV含药丸芯,以Surelease? E-7-19010为缓释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LEV缓释微丸。结果 LEV缓释微丸的12 h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特征。有无致孔剂、包衣材料的用量、含药丸芯的大小对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有影响,而转篮转速对于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
优选丹参酮缓释微丸制备工艺。 方法: 将丹参酮组分制备成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对其溶出度的影响;以丹参酮固体分散体作为主药制备微丸,考察处方中润湿剂、载药量、辅料、乳糖、润湿剂等因素对丹参酮微丸收率、圆整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丹参酮缓释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 结果: 丹参酮组分制备成缓释固体分散体,处方为乙基纤维素-丹参酮组分-羟丙甲基纤维素(3∶1∶0.5);以固...
制备基于纳米CaCO3的辣椒素缓释漂浮微丸。 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滴制法制备辣椒素缓释漂浮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CaCl2浓度、纳米CaCO3与海藻酸钠比例、辣椒素与海藻酸钠比例对微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微丸的漂浮能力、载药量、体外释放性能作为考察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其处方工艺。 结果:筛选的最优处方为1.87%的CaCl2,纳米CaCO3与海藻酸钠比例为2.16:1,辣椒...
建立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的释药特性评价方法。 方法: 考察紫外分光光度法与HPLC测定各释药单元溶出曲线的相似性;HPLC评价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单个释药单元以及形成多元释药系统后的体外释药特性,同时评价各释药单元体外释放的相互影响程度。 结果: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的葛根黄酮微丸、丹酚酸微丸、川芎酚酸微丸、丹参酮微丸4种释药单元的溶出度曲线具有相似性;HPLC测定多元释药系统的各释药...
优选栀子提取物微丸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粉体学性质和收率。 方法: 运用国产挤出滚圆机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微丸处方和制备工艺; 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 结果: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栀子提取物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 结论: 采用挤出滚圆法可制备性质优良的栀子提取物微丸,且快速稳定、可操作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尤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优选肝尔舒微丸的成型工艺。 方法: 以微丸得率、圆整度、堆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采用流化床侧喷制丸法,考察影响肝尔舒微丸成型过程中的处方、工艺因素。 结果: 优选的微丸成型处方及工艺参数为药液相对密度1.12~1.16 g·mL-1,6%滑石粉为抗黏剂,泵速4 r·min-1,雾化压力300 kPa,转盘高度5 mm,转盘速度300 r·min-1,进风温度75 ℃,风机频率25~35 Hz。采用...
以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ACC)的缓释微丸。 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C速释微丸,以阿魏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ACC缓释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并评价该缓释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缓释效果。 结果 :ACC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在12 h内体外缓慢释药,尤特奇(Eudragit RS 100)的用量是影响微丸释药的主要因素。 结论 :制备的ACC缓释微丸在体外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探讨适合以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物料性质以及微丸成型性预测指标的建立。方法 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了物料中液体的饱和度和流动性、药物和辅料粉末的溶解性和保水性、处方的流变学性质参数(扭矩、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可恢复剪切和顺应性)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 各性质和参数对挤出滚圆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都不能够单独的预测处方是否可以制备成合格的微丸,同时各性质和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和交互作用。结论 建立一...
查阅、综述及分析近年来中药微丸在辅料筛选、处方优化、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性质是影响微丸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赋形剂和表面改性技术,优化工艺可制备良好的中药微丸。添加成丸促进剂及浸膏粉体改性技术在中药微丸的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牛珀至宝微丸组。模型组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1.5 mg/kg、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D-GalN)100 mg/kg造成内毒...
目的 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结果 制备的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在pH=1.2的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度低于10%,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 的释放度大于75%。结论 离心造粒法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     红霉素  肠溶微丸  胶囊  释放度  生物利用度       < 2008/12/10
为改进红霉素肠溶片和用肠溶胶壳内装红霉素的肠溶胶囊在体内吸收不规则的缺点,本课题研制和开发了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采用母核泛丸的工艺技术,解决了主药剂量大,可塑性差,影响丸芯圆整度的问题。采用控制包衣液用量,控制微丸包衣厚度;采用控制丸芯圆整度、控制丸芯粒径保证衣层完整;采用控制包衣速度、包衣物料温度来保证衣层的均匀度。在大生产过程中,采用严格控制中间体释放度来确保成品的质量,提高一次合格率。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