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治疗学 微环境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592 秒)
2023年11月29日下午,由丁楅森教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院长、癌症生物学系主任、肿瘤转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医学/理学双博士制(MD/PhD program)招生指导主任Raghu Kalluri教授在新川前沿医学中心会议室进行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的分享主题为“组织损伤反应/再生和肿瘤微环境对癌症进展和转移的功能贡献”。
一种模拟肿瘤缺氧微环境中细胞球侵袭及药物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可用于细胞接种-沉降-聚集成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坑芯片得到特定图案化排列的细胞球,经胶原胞外基质的包埋,实现细胞球三维基质中的图案化排列用于后续的侵袭实时观测及相关药物评价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现了胶原基质对细胞球的全方位包裹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缺氧,模拟了真实的肿瘤缺氧微环境。该方法无需特殊缺氧装置即可简便、真实地模拟实体瘤在缺氧基质...
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环境产业、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纳米粒子在癌症诊疗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然而,纳米粒子的在体传输效率极低。相关研究表明,经静脉注射的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量仅有给药剂量的0.7%,且仅有约0.0014%的纳米粒子可以最终进入肿瘤细胞内并发挥作用。这是由于纳米粒子在体内扩散时,存在天然的物理屏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
自1889年英国医生Stephen Paget提出针对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以来,已有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细胞外基质(ECM)和旁分泌信号的主要产生者,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参与这些事件中的中心细胞类型。因此,有效调节CAFs以便破坏间质屏障,同时结合化疗药物促进抗肿瘤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肾癌伴癌栓生长是肾癌恶性特征之一。约10%-30%晚期肾癌患者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未经治疗的肾癌癌栓患者自然病程短,预后差。根治性肾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可有效改善预后,但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虽然目前术前新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但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肾癌和配对癌栓对同种治疗方案差异较大。而基于bulk组学测序分析找到差异有限。因此亟需提高对肾癌和癌栓的深入认...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纳米药物逐渐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为癌症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纳米材料不具备生物可降解性并且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捕获,导致其在肝脏和脾脏等器官中蓄积,从而难以排出体外。体内长期滞留而产生的潜在毒性是阻碍纳米材料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试验转化的难题。如何构建兼具肿瘤靶向蓄积且快速代谢的生物友好型纳米药物,实现肿瘤靶点安全有效的精...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建川研究员课题组在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在肝癌微环境中,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能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肝癌细胞干性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这项题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交流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于2021年04月0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肝脏病学》上。
肿瘤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细胞以外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其中,肿瘤的血管屏障和基质屏障是限制药物肿瘤渗透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纳米药物对肿瘤微环境的血管屏障和基质屏障进行调控,或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近日,郑州大学药学院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用于抗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河南省科技厅等单位项目资助,相关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
微藻是一种存在自然界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微生物,在生物燃料、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团队与孙毅团队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体内癌症治疗应用上取得新进展,在Science旗下综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ed algae: a novel oxygen-generating system fo...
探究不同复温温度下冷冻消融术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是对照组、T0组(复温至0℃)、T40组(复温至40℃)。实验组小鼠采用单循环冷冻—复温消融手术,当冰球覆盖至肿瘤边缘时,停止降温,分别复温至0℃和40℃。冷冻消融术后第14d对小鼠进行处死、取材,称量小鼠的体重和肿瘤重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
2019年4月17日《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研究员团队题为《Enhanced Radio Sensitization by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Acid‐Triggered Aggregation in Cancer Radiotherap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可特异性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的新策略。肿瘤放射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和吴东海团队验证了白介素15(IL-15)对肺癌生长的促进作用。IL-15能有效地激活和维持T细胞、NKT细胞等活性,表现出促进免疫反应的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近年来也有部分研究指出,IL-15具有直接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李鹏和吴东海团队在肺癌异种移植模型(PDX,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ed)实验中发现...
2016年11月14日,《癌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与博士生刘洋的《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特征与作用》综述性文章,该文章评述了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促肿瘤转移的过程,尝试性地提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六大特征,并对该领域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检测照射后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辐射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耐受机制的影响.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独培养或与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共培养一段时间后,以6 Gy X射线进行照射,继续共培养一段时间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中CD4+CD25+、CD4+CD25+FoxP3+、CD4+CD25+NrP1+不同亚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