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王健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225 秒)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被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OCPA)授予2022年度“亚洲成就奖”(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Robert T. Poe Prize)
2021年11月29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题为“Spin-orbit mapping of light”的最新研究成果。此研究发现了光学自旋-轨道映射(Spin-orbit mapping)新现象。
2021年12月1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题为“Optical Trapping Separation of Chiral Nanoparticles by Subwavelength Slot Waveguides”的最新研究成果。此研究利用硅基亚波长狭缝波导模场调控,实现手性纳米粒子捕获分离,可突破光学...
超导-绝缘体/金属相变是量子相变的经典范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作为一种新奇的超导-金属相变现象,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揭示了淬火无序在量子相变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三个原子层厚的镓(Ga)超导薄膜中发现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动力学临界指数在相变临界点的发散行为(Science 350, 542 (2015))。随后,垂...
二维晶态超导体因具有反常金属态、量子格里菲斯相和伊辛超导电性等诸多新奇特性,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早期理论指出,在二维玻色体系中不存在金属态。近年来,多个实验研究组分别在不同的二维超导体系中观测到了反常金属态(亦称为量子金属态)的可能迹象。然而,由于外界高频噪声会对二维超导体系(尤其是微纳尺度的超导器件)的极低温电输运性质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此前没有经过有效滤波的实验结果遭受质疑。因此,极低温下...
2020年7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王健副教授在最新一期国际光学权威期刊《Optica》上以“Airy-beam Tomographic Microscopy(艾里光束层析成像显微镜)”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艾里光场的新型无扫描、高分辨、三维显微成像技术ATM,并成功应用于生物细胞成像。《Optica》是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旗舰期刊,王健副教授是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二维晶态超导体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2016年液态栅极技术发明人日本东京大学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反常金属态和在强平行磁场下存在的超导电性(如伊辛超导)是二维晶态超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题(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导体是一种强自旋轨道耦合超导体系。有报道指...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吴扬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磁性拓扑材料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MnBi2Te4器件中发现了非朗道能级引起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MnBi2Te4是一种新型的层状磁性拓扑材料,如图1a所示,单层MnBi2Te4包含7个原子层,形成Te-Bi-Te-Mn-Te-Bi-Te七重层,可以将其看作...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研究组与波士顿学院汪自强教授等合作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中的一维原子缺陷链两端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为实现较高温度下、无外加磁场的拓扑零能激发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平台。王健研究组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钛酸锶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大尺度、高质量的单层FeTe0.5Se0.5高温超导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T_c≈62 K,远高于块材Fe(Te,Se) (T_c≈...
2019年12月20日,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颁奖仪式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获得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青年科学奖,并参加颁奖大会。王健,男,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低维超导与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性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如在二维超导中发现新的量子相变量子格里菲...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王健教授、博雅博士后刘易与合作者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首次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通过调节反应离子刻蚀的时间,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多孔薄膜中实现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体相变。量子金属态存在的直接证据是体系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表现出饱和特性,在高温超导体YBCO薄膜中,该电阻饱和温度高达5K,这一温度相比于传统超导体系提高了1—2个数量级,大大...
近期,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王健研究组与合作者在钛酸锶(SrTiO3)衬底上外延生长的单原胞层厚(0.55 nm)铁硒(FeSe)薄膜中观测到了具有磁激发迹象的玻色模式和强非磁性杂质诱导的准粒子束缚态。两项发现为超导机制备受争议的单原胞层铁硒薄膜提供了异号配对的重要实验证据,表明在该体系中尽管界面电–声耦合被认为可以增强超导特性,自旋涨落对于库珀对的配对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或对铁基高温超导机理的统一...
近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谢心澄院士团队在高质量的三维层状拓扑材料ZrTe5单晶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规律的量子振荡——随磁场呈对数周期的磁电阻振荡。在强磁场下,该拓扑单晶参与导电的载流子都处于最低的朗道能级,也即进入了量子极限,研究团队在该材料的量子极限以上发现了包含五个对数振荡周期的明显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在不同样品、不同磁场强度(最高58T)、不同实验设备中进行多次验证测量,最终确定...
近来,通过机械剥离成薄层的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作为超越石墨烯的候选材料,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其中强自旋轨道耦合的二维晶体超导体,为人们探索新奇量子现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如拓扑超导态的探索等。有报道指出,在单层NbSe2薄片和栅极调制的MoS2中,面内中心反演对称性的破缺产生了塞曼自旋轨道耦合保护的超导电性(Zeeman-protected superconductivity)。塞曼保护超导体系...
王健,男,1978年4月出生,汉族,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研究,以单兵筒式武器系统设计、终点弹道与高效毁伤技术、弹箭发射与控制技术、超高速火箭橇轨道动力学等为主要研究内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