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十国史 宋史 辽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 中国古文字 中国古代契约文书 中国古代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古代史 晚清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117 秒)
对中国来说,现代气象台是舶来品。晚清时期,在欧美等国,气象台和天文台也常常设立在一起。出洋士人原本就没有现代气象的意识,要让他们识别不同性质的观象台,无疑是有难度的。很多出使日记都有关于观象台的描述,但是他们所说的“观象台”或“天文台”往往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描述,需要具体分析才能判断其性质如何。
作为近代经世思潮发展的产物,自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行世以后,晚清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经世文编”成为审视晚清接引西学知识的重要维度,尤其是“文编”学术纲目之衍变,从中学传统的六目过渡到近代科学之门径,显现出中西学术相互纠葛的历史轨迹及西力东侵对传统经世学术造成的巨大冲击。此外,“文编”接引西方科学所形成的对“算学”的看法以及学用分途“重通轻专”等知识分类方式,也展现了“本土”...
《北华捷报》所指的即是赫赫有名的晚清杨月楼案(以下简称杨案)。1873年底,沪上名角杨月楼与广东香山人韦阿宝的婚姻为族人不允,族人以“拐盗罪”向官府告发。1874年初,仍在审理中的杨案,以及之前几个案例,让《北华捷报》看到了《申报》所拥有的“力量和价值”,也就是后者能在社会上创造关注的焦点,促发人们参与争论的热情。这一现象对彼时的《北华捷报》来说,颇为不同寻常。
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约章,从中外交涉史料、约章文本中可以发现中方签约者大多是全权大臣。在中国的传统文献中,“全权”一词并不少见,有着恪尽职守或完全做主的意思。不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全权大臣”这个官衔,那么清朝的全权大臣从何而来?中外学者围绕两次鸦片战争开展了诸多研究,注意到英法等国不仅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权益,而且在谈判与签订条约时要求清廷必须派遣全权大臣。
晚清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既是社会演进的结果,又体现着社会变迁与融合的方向。考察其演进路径,就聚合而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历经了从先赋性的亲缘、地缘、学缘等以情感为纽带的链接到后致性的业缘、趣缘、志缘等以行业、兴趣、志向为依归的认同;就地位而言,历经了从末路文人到报界闻人的身份蜕变,从社会边缘到“中等社会”的角色转换;就舆论而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历经了从契合、疏离...
2023年5月25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讲座教授李细珠应邀于南光一320教室开展了题为《陆宝忠日记与晚清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张侃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到场参会。
专款,作为京、协饷制度的补充,在晚清财政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成洋税为晚清财政专款之一,先后被作为偿赔专款、解部专款和海防专款。除作为偿赔专款因关系“国家大信”落实较好外,其他无论作为解部专款,还是海防经费,四成洋税都没有完全按照中央的解款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或征不及数,或奏归别用,最终出现“专款不专”的结果。四成洋税专款名实不符,反映了晚清专款制度的实行受到财政大背景、专款性质、财政理念以...
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增辑(二)由“全国报刊索引”于2022年推出,收录1833年至1911年间期刊97种,共计12.5万篇文献,包括《东亚杂志》、《中国评论》、《海关公报》在内的大量著名刊物,集中反映了近代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是对原有数据库的重要补充。
晚清走向世界的国人诸群体中活跃着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旅外士人队伍。他们在域外开展汉语教学与演讲,以及翻译中国典籍等活动。通过与外国人频繁密切的交往,他们宣介了中国元素与中国知识,在展现中国服饰、礼仪,传播汉语言与中国经典,推广中国诗词与书画艺术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丰富了域外人士的中国文化认知,构成了近代“中学西传”百年历程的重要一环。晚清旅外士人群体之所以在“中学西传”活动中积极作为,既是出于一...
琼州开埠耗时18年,经历待开埠、开埠中止和开埠成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次第演进,是不同历史背景下英方控制开埠成本、规范香港与粤西贸易及与中、美、法互动博弈的结果。这透视出英方扩张在华利益,存在财政控制、调适帝国内部利益、对华外交博弈及与法、美列强竞合等多重考量。琼州开埠,不仅使中国东南沿海贸易网络中的“新加坡—琼州—香港”贸易纳入条约管辖,且联通英、法在中国(香港)和越南(河内、海防、西贡)的殖民地...
中体西用”一度是晚清处理中西学关系的思想典范,却在后来遭遇冲击乃至被认为失效。甲午前的“中体西用”说主要是为处理中西学间关于教、艺二者的关系。“西艺”为用,“中教”为体,二者有着相对清晰的界线。甲午后“西政”知识大规模的进入,则冲击了体与用的分界。张之洞在“用”上主张“西政为要”,在“体”上却又拒斥“西政”中的民权、自由,体现了“政”和体用框架的紧张。
晚清重臣陆宝忠日记具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马忠文先生曾经撰文推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期待。笔者在整理全部现存未刊八种十四册陆宝忠日记之后,着重揭示其对晚清政局的观感、对晚清人物的臧否以及晚清变局中的个体角色定位与生命感悟三个面相,对马文做些补充说明,以便于学界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部宝贵的日记史料,并有助于推进晚清史研究。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益化。这些情况表明,晚清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方面日渐脱离主要依靠国家力量的旧式轨道,另一方面在创造性融合本土和外来因素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颇具新兴意味的社会救济事业,从而构成了近...
晚清开平矿案的生成     开平矿案  胡佛  德璀琳  李鸿章       < 2023/2/24
庚子事变期间,开平煤矿落入外国公司手中。长期以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外商骗占,至于具体经过则鲜有精细深入的论述。在庚子事变之前,开平煤矿久已经营困难,并有将产业对外租售的意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为防止俄国对开平煤矿的侵夺,也为实现战前酝酿已久的“中外合办”,开平煤矿决策者选择托庇于英国旗下,同时欲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掌握行事主动权。但比利时资本的引入使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初步消解,其后在外部局势...
19、20世纪之交,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分崩离析的世纪之交,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世纪之交。新旧时代交替,中西冲突融合,组成了这个世纪之交多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本书以“社会”为焦点,对这一时期晚清社会的社会风习、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灾荒做出了多面的、相当透彻的剖析,为晚清社会史研究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