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材料表面与界面 铜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使用脉冲Nd:YAG固体激光器在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添加W和C的镍基合金(GH-01)粉末,研究了W2C硬质相在镍基涂层中的原位自生增强机制.用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用显微硬度计和X-ray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及相关的相组成. 结果表明:激光原位反应使镍基涂层组织内原位生成了弥散分布的花瓣状、块状以及柱状的W2C颗粒,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了838 HV, 是铜基体...
研制了一种新型钢用WC颗粒增强铜基合金覆层用的CuMnNiCr多元铜基钎料, 对该钎料的熔化特性、钎料组织、钎焊工艺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优化的钎焊表面合金化工艺, 在普通铸钢件表层制得了WC颗粒增强铜基合金耐磨覆层. 研究结果表明, 与普通的CuZnNi、CuMnNi合金钎料及NiCrBSi高温自熔合金钎料比较, CuMnNiCr多元合金钎料由于多种强化机制而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此...
在钢线热镀Cu实验基础上, 建立简化的动态数学模型, 模拟反向凝固的工艺过程, 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影响的规律, 以模拟参数的形式描述界面处的接触热阻, 合理地反映了铜液和钢芯之间的热交换过程, 区域的离散采用内接点法, 相变潜热的描述采用热焓法, 温度和焓的增加都作为求解变量, 这些措施使得凝固前沿的确定不受网格的限制, 此简化模型可作为在线控制算法的基础.
测定了6种2-芳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所成膜的XPS谱,并对该膜的模拟化合物进行了热失重、差热分析测试,对膜的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铜表面苯并咪唑化合物与铜发生了配位化学反应并进而形成了铜表面膜,该铜表面膜的致密程度在200 ℃以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提高;2位取代基的改变对芳基苯并咪唑-铜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影响.
测定了几种咪唑化合物与铜(Ⅱ)所成模拟配合物的吸光度,并由此得到了模拟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通过XPS测定了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所成膜的结构,结合模拟配合物的结构得出了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的成膜过程及机理.
文章摘要: 提出了一种在纯铜表面得到大面积亚微米细晶组织及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新工艺。在T2紫铜表面,利用连续摩擦压扭过程中产生的剧烈剪切塑性变形,使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厚为0.1~0.2 mm、晶粒直径200~300 nm的亚微米细晶组织,表面硬度比基材提高了1倍。压扭头行走速度和转速对变形区晶粒细化和硬化效果影响显著。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于行走方向上加热...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考察了铜在SO2质量分数为0.9×10-6和9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气腐蚀过程中表面形貌及结构变化, 观察到铜在大气腐蚀中高分辨的形貌变化过程: 铜表面逐渐形成纳米级的蚀点, 并随着时间延长变大和彼此交迭, 而后开始更大尺度的新一层次蚀点的发展,表现出腐蚀微电池层次发展特征。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AS)表明, 碱式硫酸盐是构成腐蚀产物膜的主要组分。 石英晶体微天平(...
运用马氏体相变的表象理论计算了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中马氏体变体的惯习面,利用群论原理分析了变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界面类型.将表象理论计算结果与群论分析结合起来,得出马氏体24个变体之间存在着反映孪晶、180°旋转孪晶、120°旋转孪晶和90°旋转孪晶等4类孪晶关系以及23种界面类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