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铜器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086 秒)
考古学强调地下出土资料的完整性,把古代艺术品看作共存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过去那种只重孤立的艺术品而舍弃一般遗物的错误做法。本书在收集资料和研究中即是按照这一原则行事,力求将画像铜器放在完整的墓葬环境中探索。画像铜器的出土环境、所属阶层以及所在墓葬与周围墓葬遗存的关系都将成为考察画像铜器的重要信息。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此外,作者还探讨了画像布局与器形、制作工艺的关系。
2023年3月1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学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三号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商周考古新进展的学术沙龙。
刻纹铜器,即在器表上使用坚硬锋利的工具錾刻出各类图像的铜器。国内刻纹铜器最早起源于春秋晚期的吴越地区,后在冀豫、湖湘、山西、辽宁、山东等地也有发现,战国中期以后消失不见。在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刻纹铜器又再度兴起于中原、岭南等地,以做工精美,纹饰繁复而著称。而在时代大致介于两者之间、地处祖国西南一隅的滇池区域,也发现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刻纹铜器,下面简要加以介绍。
本书收录山东铜器文物中的精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铜器按时代可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五部分,商代器物主要是青州苏埠屯出土的;西周器物主要出自高青陈庄、济阳刘台子、滕州庄里西等;春秋器物较多,主要出自沂水纪王崮、刘家店子,莒县大店,滕州薛国故城等;战国器物的出土地主要有临淄东夏庄、张家庄、相家庄,滕州大韩等;所选汉代器物主要出自曲阜九龙山。
本书共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周王城及附近新出土或新发现的战国铭文铜器18件。这些铭文铜器,有15件出土于东周王城及附近,有3件出土于其他地方,但是藏于洛阳文博机构或相关部门,一并收入书中。 这些铭文铜器,从时代来看,自战国早期至战国晚期;从国别来看,多属战国时期魏国、秦国,另有少量属战国时期周王室、燕国、韩国。书中对这些铭文铜器进行介绍,并对铭文及相关问题进行考释,成十八篇文章;涉及东周时期的...
本书在全面收集铜器资料的基础上(限于一般的日用器皿),对岭南地区所出铜器进行了系统考察。对岭南地区所出铜器的分布、器类、装饰、题铭、构成来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其文化面貌和文化属性;提出了岭南系铜器的概念;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对外输出状况和影响,以及使用情况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消息称,2017年该院在秦咸阳城遗址重要墓葬区“坡刘村”进行了一项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研究考证,研究人员确认其中一件出土铜器为蜀守斯离督造。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当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是秦咸阳城遗址的一处重要墓葬区,考古人员在此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秦贵族墓葬。经研究考证,最终判断其中一座墓葬出土铜器的督造者为蜀守斯离。
《中国铜器综述》(陈梦家,中华书局2019年4月版)是一部迟到半个多世纪才与读者见面的“新作”。大家也许对这部青铜器研究专著感到陌生,但提到陈梦家1962年出版的厚册图录《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新近恢复原名《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2019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订补本,以下简称《美集录》),在夏商周考古及青铜器研究界则是鼎鼎大名。这部长期以来被学界频繁引用的经典图录,实际上仅仅是《中国...
为进一步了解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的物料信息,探讨其矿料来源,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4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1处高台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同辽西地区几处金属矿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4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铜器的原料可能是使用辽西当地的大井多金属矿的矿石冶炼而成,而大山前遗址出土铜器的铅料有可能来自辽宁桓仁的多金属...
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
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
邾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地处峄山南麓,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6 平方公里,城内中部为面积近17 万平米的高台,应是宫殿区所在,俗称“皇台”。根据《左传》等文献记载,公元前614 年邾国国君邾文公迁都于此,战国晚期邾国被楚国所灭。秦汉至两晋时期为邹县县治,北齐时迁至现邹城市区一带,该城址逐渐废弃。其作为都城和县城使用的时间长达1100 年(公元前614 至公元556 年)。遗址...
2017年9月2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召集国内专家,举行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出土新莽度量衡铜器座谈会。之前6月初,山东大学考古队在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8件有铭文的精美青铜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新莽王朝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制造的度量衡器,也是首次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此类铜器,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小胡村墓地为殷墟晚期“舌”氏家族墓地,为探讨其出土铜器的腐蚀特征,揭示其所蕴含制作技术和相应考古学信息,从而为器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墓地出土12件铜器进行基体锈层结构和制作技术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相较纯铜、铜锡和铜锡铅合金,铜铅合金耐腐蚀能力较弱,腐蚀严重;铜器经冷热加工处理易造成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内应力残存,间接加速铜器腐蚀;12件铜器材质:纯铜2件、铜铅合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