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铁素体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175 秒)
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应力腐蚀抗性,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关键设备的制造。但不锈钢长期在288-340℃的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中服役,同时又有中子辐照的作用,其微观组织可能会发生变化,出现脆化硬化以及应力腐蚀抗性降低等问题,即核电站的热老化问题,材料的脆性增加导致部件具有潜在的突然断裂失效的问题,从而会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目前已有关于核用不锈钢因为热老化脆化而发生断裂的相关报道。近期,重点实验室...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等静压技术制备纳米结构14Cr-ODS铁素体钢, 利用SEM, XRD和EDS等手段分析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合金元素的固溶情况, 通过TEM研究了14Cr-ODS铁素体钢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短时高温下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元素粉末经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发生反复的冷焊和断裂导致粉末尺寸先增加(0--2 h)后下降 (2-70 h), 晶粒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4%的Fe-C-Mn-Si钢进行等温处理得到贝氏体组织, 采用EBSD技术对奥氏体共格孪晶界上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2种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均成近似K-S取向关系. 奥氏体孪晶界两侧形成取向相同的变体对.此变体对形成后, 孪晶界基本不再显现. 晶体学分析表明, 共格孪晶界两侧可能出现的变体对最多不超过3组, 且这3组变体对...
本文针对低C, 高Mn和高Nb化学成分, 采用轧后弛豫控制相变的组织调控技术得到5种不同铁素体/贝氏体(F/B)体积含量的双相组织钢. 用改进的C-J分析方法分析了软相(铁素体)含量, 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加工硬化性能的影响, 以及以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的软硬相混合组织的塑性变形协调关系. 并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验证了双相组织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协调变形行为. 结果表明, 软硬相的合理比例有利于...
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和微合金元素铌对铁素体不锈钢TIG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和焊缝区中铁素体晶粒明显粗化,降低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铁素体不锈钢中加入少量的铌元素,通过钉扎晶界和拖曳晶界移动的双重作用,阻碍了粗晶区和焊缝区中铁素体晶粒的长大,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
对低碳钢在Ae3以上进行了单道次快速大形变量变形, 测定了材料在高温变形前后的室温拉伸曲线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对结果的分析表明, 低碳钢在Ae3以上的温度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是形成超细晶粒(3 μm左右)的主要原因。应变速率大于0.1 s-1时, 可诱导形成铁素体晶粒, 且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铁素体分数增加而晶粒尺寸减小; 当应变速率大于10 s-1时铁素体分数达到饱和, 晶粒尺寸的变化不大。与...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研究了低碳Fe--C--Mn--Si钢中晶界铁素体/原奥氏体界面对贝氏体形核的影响. 通过两阶段等温热 处理, 获得了晶界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结合金相观察和取向测量, 发现晶界铁素体与贝氏铁素体之间的界面分为两种, 一种界面不清晰, 一种界面清晰. 分析表明, 在晶界铁素体/贝氏体界面不清晰一侧, 晶界铁素体与原奥氏体保持取向关系, 贝氏体在这类界面形 核...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变温时效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450---500 ℃时效处理时, 第二相析出较少, 组织无明显粗化,强度无明显变化; 550---650 ℃时效时, 强度快速上升, 主要是ε--Cu和Nb(C, N)第二相粒子的弥散析出所致; 650 ℃以上时效时, 发生过时效现象, 铁素体板条和第二相粒子粗化, 导致强度迅速下降; 时效温...
对一种低碳硅锰钢进行TMCP实验, 获得了不同铁素体形态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FB钢). 研究了FB钢在单轴拉伸下的变形行为及断裂特性, 结果表明: 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FB钢的瞬时加工硬化指数n*值与真应变ε的关系曲线可分为n*值较高、n*值随ε缓慢下降以及n*值随ε迅速下降三个阶段.与等轴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比, 准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强度和低应变区的n*值均比较高. FB钢拉伸...
研究了三种碳和钒含量不同的铁素体--珠光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并与调质钢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与其微观组织特征有关.提高铁素体相硬度, 其疲劳极限及疲劳极限比均提高, 疲劳极限比最高可达0.60,远高于调质钢的0.50; 热轧态粗大的网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疲劳性能较差,低于同等强度水平的高温回火马氏体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疲劳破...
研究了一种低碳钢的控轧控冷工艺, 得到了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这种复相组织可分为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组织(I型)和等轴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贝氏体(II型).这种低碳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呈板条状, 在I型组织中还有较多的渗碳体.具有I型组织的低碳钢的屈服强度超过了400 MPa, 加工硬化指数大于0.35.用经验公式$\sigma$=$K\varepsilon^{n}$可描述铁素体/贝氏体复相钢的流变...
借助于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和OM、SEM、EBSD及TEM技术,研究了低碳钢铁素体晶粒尺寸相似,渗碳体粒子尺寸不同的两种原始组织在700℃、0.01s-1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渗碳体粒子尺寸对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尺寸较大的渗碳体粒子附近容易产生大的应变梯度,通过粒子激发形核导致动态再结晶核心的形成。在变形初期,动态再结晶核心主要在尺寸大于1m的...
利用热模拟机Gleeble3500在温度Ae3~Ar3之间针对低碳钢进行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实验研究,其应力-时间曲线表明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在很短时间内转变完全,C得不到充分扩散。利用电子探针对铁素体相C浓度的分析表明诱导铁素体相中C含量远高于常规铁素体中C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形变试样的研究表明,由于C含量的过饱和导致诱导铁素体相是一种非稳定状态的过渡相,在回火过程中,诱导铁素体相将会排出内部过...
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变形开始的同时喷水淬水和产减少变量的方法, 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 形变导致了铁素体的块型相变和针状铁素体的相变析出, 同进在奥氏体温区形变诱导铁素体在变形后具有不稳定、自发逆相变的特点.
通过对一种商业用管线钢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的测定和热模拟实验,研究了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获得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混合组织的控制热加工工艺制度,并分析了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增加冷却速度,可明显提高管线钢最终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含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