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天文学 天文学相关记录564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团队在此前从未被探索的、距地球7亿到18亿光年的宇宙时空范围内,成功测量了宇宙背景膨胀及结构增长率,这也是迄今为止依托星系巡天得到的最强暗能量观测证据。
当人们通过望远镜瞭望星空时,经常会被银河系的“大个子”木星所吸引。靓丽的条纹结构如同一身彩衣,标志性的“大红斑”宛如一只眼睛,在夜空中与你对望。“大红斑”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近期,研究人员通过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北双子座望远镜,多次以红外光拍摄木星,获得大量图像,筛掉低质量照片后,最终合成一张足够清晰的木星照片。这张照片也被认为是地面上所能拍摄到的最清晰的木星照片之一。...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日报道,欧洲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已知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距地球仅1000光年,质量至少为太阳的4倍。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玛丽安·海达及其同事偶然发现了这颗黑洞,它是名为HR 6819的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还包含另外两颗恒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梁熙龙、赵景昆研究员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Gaia)同源恒星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天文学家表示,该移动星群的发现,为研究旋臂密度波驱使恒星聚集,从而触发星云坍塌的可能性提供观测证据。此外,这个位于银河系本地旋臂的移动星群,也为研究恒星集团的瓦解提...
著名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国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资深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M. 里德(Mark Reid)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郑兴武教授联合撰写的题为“银河系新视野”的封面文章,总结了由他们两人及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K. 门滕(Karl Menten)教授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历经15年时间对银河系结构潜心研究的成果。该团队用甚长基线干涉(Very long baseline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金龙博士等研究人员,利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和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数据,并结合其他波段公开数据,研究揭示出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巨分子云中第一个深埋星团是被另一个巨分子云撞击后肢解形成。
考试内容:恒星距离及其测定,天文单位制及其换算,恒星的大小和质量测定,恒星亮度和光度,视星等,绝对星等,辐射星等,累计星等,热星等和热改正。
一个小恒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近日发布的研究显示,它发射的X射线“超级耀斑”的强度是太阳产生耀斑的10倍,尽管其质量仅为太阳的8%。据报道,研究成员指出,这颗被称为J0331-27的恒星属于一种罕见的L型矮星,由于其质量很小且表面温度较低,因此这些恒星通常被认为没有足够的能量,释放如此强度的耀斑。这项研究的研究员施特尔策(Beate Stelzer)称,“由于我们没有预料到L型矮星会在它们的磁场...
如果空气中没有氧气,我们简直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那么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外是否也有氧气分子呢?毕竟,氧元素是紧随氢和氦元素,宇宙中含量排名第三的元素。近日,由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主导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首次探测到银河系外的氧气分子,这些氧气位于5.6亿光年之外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简写成Mrk 231)内,也是科学家迄今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数量最多的氧气。该工作于2020年2月发表在国际天文...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团队利用设在帕洛马天文台的巡天相机“兹维基瞬态观测设备(ZTF)”,在太阳系内发现首颗完全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这颗被命名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径约1至3公里,绕太阳系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相对于太阳系平面倾角约15度,公转周期约151个地球日。其运行轨道始终处于金星轨道内,在近日点时非常接近水星轨道。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几何测距方法,成功测量编号为3C 273类星体的宇宙学距离。这种几何方法具有传统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哈勃常数危机”提供了新途径。这项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获权威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最新一期发表,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是提高黑洞质量和宇宙学距离测量精度的必经方案,十分及时和令人激动...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心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详尽研究,揭示了银河系恒星诞生的历史。根据这项新研究的作者,他们的结果与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不同,后者认为恒星在中心区域以持续的速度形成。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据估计,如今在银河系中每年仅创造一到两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天文学家此前曾认为,这种令人费解的恒星体群体是以连续的速度产生的。但是,发表在《自然天文...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