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文地球动力学 基本天体测量学 照相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 空间天体测量学 方位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体测量学 太阳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33 秒)
2024年4月19日,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针对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拼接主镜精共焦调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定标的精共焦调整方法,利用该方法在CGST的拼接样机上实现了精度高于±15的子镜精共焦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后续子镜共相调整的实施方案。该研究成果以“Research on fine co-focus adjustment...
2023年来,小天体(小行星、彗星等)已成为人类深空探索的热点。一方面,小天体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物质,可为研究太阳系和生命的起源提供线索。另一方面,近地小天体会对地球安全带来威胁,人们需要对其空间分布和轨道特征进行详查。我国天问二号任务将对近地小天体2016HO3进行采样返回、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绕飞研究,获取它们的轨道参数、表面物质组分、磁化强度、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空间环境特征等,为探究小天体...
近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
2023年3月30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DSR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射电监测“综合孔径相机”,工作在150-450MHz频段。系统采用独特的圆环阵列构型和原创的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技术,可以高质量监视太阳的爆发活动,实现连续成像成谱观测,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自主数据。...
高精度天体测量和相对论性引力论是矛盾统一体,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随着天体测量精度的提升,更多的精细效应需被校正。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探究了太阳系内天体引发的星光偏折效应。研究表明,该效应对未来平方公里阵(SKA)的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挑战。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合作,首次对α型太阳黑子的衰变过程开展统计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在2021年4月24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透露,中国已经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开展太阳风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感知地球家园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典型天体。王赤介绍,按计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四大科学目标...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侯义军等人基于我国自主建设的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质量观测数据,对一个黑子半影纤维侵入亮桥并产生倾斜喷流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NVST的TiO波段观测显示,在该事件中亮桥的西部,有两组半影纤维结构侵入并分别向亮桥两侧延伸(图1)。而同时间的Hɑ和(极)紫外波段观测在同一位置发现了两组喷流,它们在投影位型上与侵入的半影纤维结构非常相似。此外,成像和光谱观测...
近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多波段观测与研究团组的徐喆博士和季海生研究员等对一例运动黑子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该黑子在快速运动的过程中,前方的等离子体流动引起了显著的磁场增强,并形成类半影结构。经过观测分析与理论计算,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例由运动等离子体所造成的局地磁场放大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将投资3000余万元,在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建设全球第二大太阳望远镜——2米环形太阳望远镜。项目建成后,将与该观测站原有的1米太阳观测镜配合,成为全球太阳观测的重要基地。据悉,两米环形太阳望远镜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设计,克服了太阳望远镜面临的两大技术难题,建成后,在磁场测量精度上可比肩西方正研制的4米太阳望远镜。为深化合作,玉溪市政府与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天文台近日举行...
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的轨道易于改变,常撞击地球。小的(直径小于10-20 m)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即为常见的火流星,其残留的石块被发现后即是陨石;如果小行星的直径超过百米,其撞击将会造成区域性破坏,乃至全球性的大灾难。恐龙灭绝很可能就是源于一次大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小天体撞击地球是一种低概率但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事件,因此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太空资源逐...
中国科学院系列年度报告《2019科学发展报告》《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近期已正式出版发行。以“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为主题的《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提出,中国在取得探月工程的突出成果基础上,需要适时开展对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探测,加快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近日,国家天文台刘佳明博士、刘超研究员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系房敏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 的天体测量数据,在太阳系邻近发现了两个未被证认过的年轻星协,距离太阳分别约为150pc和180pc。 星协是宇宙中最小的恒星团组,因其成员星来自于同一个星云,几乎同时形成而往往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自行、距离、年龄、元素丰度等,因此,星协也是研究银河系恒星结...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Tanmoy Samanta博士等人利用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太阳望远镜和空间太阳观测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日冕加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揭示了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论文于2019年11月15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目为“Generation of Solar Spicules and Subsequent Atmospheric Heat...
基于我国一米口径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观测数据,国家天文台杨书红、张军、李晓红与云南天文台刘忠、向永源合作发现太阳大气中的一种新现象:色球炮弹。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Yang et al. 2019, ApJL, 880, L24)上。美国天文学会(AAS)研究亮点网站(AAS Nova)针对该项成果刊发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