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太阳风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33 秒)
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是太阳和空间物理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Parker Solar Probe(PSP)卫星在2018年发射升空,试图成为人类首颗直接进入太阳大气观测的卫星。作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PSP观测到非常普遍的磁力线回转现象(switchback),挑战了太阳风起源和加速的传统观念。目前,关于switchback的起源极具争议,提出了多个理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这些理论。作为另一个...
月球代表的是一类无气体天体,早期人们认为月球的空间环境相对比较简单,来自太阳太阳风可以毫无障碍地轰击向阳面月表,并在背阳面留下一个低密度、低压强的月球尾迹。然而,最近探测结果表明月球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偶极场,但是有广泛分布的月壳剩磁,称作磁异常。一些磁异常的强度可达上百nT,它们可以造成太阳风减速和偏转,从而降低达到月面的太阳风通量,换句话说就是保护了月面。这种磁场保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地球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在奔火阶段对太阳风观测的两项研究成果被EOS作为“Editors’ Highlight”进行报道。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的会刊EOS是全球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前沿信息来源的权威平台,其中的“Editors’ Highlight”专门报道AGU期刊中具有重要影...
月球没有稠密的大气和全球范围的磁场,绝大部分太阳风离子可以直接打到月表,被月表散射或对月表物质溅射而形成能量中性原子(ENA)。月表中性原子的参数特征对于研究太阳风与月表的微观相互作用、月表溅射在月球逃逸层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月面能量低于0.1Esw(Esw为入射太阳风离子能量)的中性原子通量明显高于以往遥感观测结果,这一发现使科学家距离揭示太阳风与月表相互作...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太阳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会穿过太阳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看起来就像破浪前进的摩托艇前方形成的弓形波浪。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简称CME)和共转相互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简称CIR)是造成日地空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两个主要原因,提供了地球磁暴的主要驱动力,进而显著影响地球空间环境.为深入研究太阳风活动及受其主导影响的地磁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对大量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活动指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采用由NASA...
本文对磁宁静时的123个动压变化事件(不包含激波事件)进行了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在白天侧(9~15MLT)同步轨道磁场z分量对太阳风动压增大、减小事件具有较强的正响应,而在夜侧(21~3MLT)响应明显减弱,响应幅度具有明显的磁地方时分布.对动压增大事件的平均响应幅度在午前最大,而对动压减小事件的平均响应幅度在午后达到最大.在白天侧,同步轨道磁场z分量响应幅度与太阳风动压上下游均方差有较好的线性正...
本文根据搭载于Cluster卫星的CIS/CODIF和RAPID仪器的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等离子体片中的H+、O+离子在磁暴期间的时间变化特性,及其对太阳风条件的响应.观测结果表明:(1) 磁暴开始前,O+离子(0~40 keV)数密度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磁暴的发展,O+数密度缓慢上升,其峰值出现在Dst极小值附近;H+离子(0~40 keV)数密度在磁暴开始之前的较短时间迅速增加并达到峰值,在磁...
本文根据搭载于Cluster卫星的CIS/CODIF和RAPID仪器的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等离子体片中的H+、O+离子在磁暴期间的时间变化特性,及其对太阳风条件的响应.观测结果表明:(1) 磁暴开始前,O+离子(0~40 keV)数密度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磁暴的发展,O+数密度缓慢上升,其峰值出现在Dst极小值附近;H+离子(0~40 keV)数密度在磁暴开始之前的较短时间迅速增加并达到峰值,在磁...
本文首次利用完全相同两颗卫星(CLUSTER C1和C3)的数据对地球激波前兆区太阳风的减速和偏转特性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激波前兆坐标系中,太阳风减小的速度随观测点到激波的距离DBS增大而减小,随行星际磁场与激波法向夹角θBN增大也减小,在ULF波动区深度DWS小于6Re(Re为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最为显著;伴随着太阳风减速的另外一个现象——太阳风的偏转,也存在相似的规律.其最大减速和最大偏...
本文首次利用完全相同两颗卫星(CLUSTER C1和C3)的数据对地球激波前兆区太阳风的减速和偏转特性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激波前兆坐标系中,太阳风减小的速度随观测点到激波的距离DBS增大而减小,随行星际磁场与激波法向夹角θBN增大也减小,在ULF波动区深度DWS小于6Re(Re为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最为显著;伴随着太阳风减速的另外一个现象——太阳风的偏转,也存在相似的规律.其最大减速和最大偏...
科学时报2007年7月16日报道 在地球大气层外数千公里的太空中潜藏着一个范艾伦辐射带。通常情况下,这一区域的电离子会对人造卫星和航天器构成一定的威胁。此外,范艾伦辐射带的辐射水平每月都会快速产生一个峰值,从而形成能量巨大的电子流,对空间仪器设备的电路造成破坏,甚至危害不幸路过此处的宇航员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对2001~2003年间Cluster星簇穿越极尖区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起源的离子(O+离子, He+离子和H+离子)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主要研究了这些离子的数密度与地磁活动以及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O+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He+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不相关, O+离子和He+离子数密度都和太阳风动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离子数密度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