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 水稻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215 秒)
砷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有毒类金属元素。土壤中砷的化学形态众多,不同形态砷毒性迥异。水稻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砷的有效性提高,微生物介导的砷甲基化增强,产生以二甲基砷(DMAs)为主的有机砷化合物。水稻过量积累DMAs会诱发“直穗病”(又称“旱青立病”),影响结实,造成水稻减产。
每年的12月5日是联合国“世界土壤日”。2020年土壤日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Keep soil alive, Protect soil biodiversity)。为纪念这一日子,国际土壤学顶尖学术期刊《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编辑部发表社论,遴选出2020年5篇深度切合这一主题的高亮文章。其中,以西北工业大学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兴祥课题组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暴露条件下,添加硒处理水稻根系生理生化特征及植株镉积累量的响应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硒通过提高SOD、CAT等酶的活性,降低水稻组织中活性氧(O2-、H2O2)水平,显著缓解镉对水稻造成的氧化毒性。硒的解毒作用同时影响根系形态和氧气的传输,课题组利用氧微电极(Unisense, Denmark)技术分析了水稻根系氧气径向分泌状况,发现镉暴露明显...
砷(As)和锑(Sb)作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湖南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Sb矿的大量开展导致矿区周边土壤As和Sb污染严重。该区域的污染调查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关注矿区土壤-作物体系中As和Sb的总量,而作为当地居民主食的水稻,As和Sb在其籽粒中的形态及分布鲜有关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东美团队研究员王玉军等结合原位同步辐射技术(μ-XRF、μ-XANES)、激光...
古梯田水稻土的年代序列是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下稻作农业兴衰的良好材料。目前此类历史事件的构建多依赖古土壤的理化性质,少有涉及其中封存的微生物信息。微生物是土壤发生发育的重要参与者,并敏感响应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研究人员推测古梯田水稻土中封存的微生物信息可以成为还原古气候、古环境和人类农业活动相互作用过程的代用指标。
准确估算温室气体CH4的氧化量(汇),既是各国政府全球变化履约的关注点,也是全球变化生物学的研究难点。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甲烷(CH4)浓度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二不到(1.84 ppmv),难以支持微生物生存生活。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尚未可知、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唯一生物汇。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中2种主要组分(XDE-175-J和XDE-175-L)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田水样品用0.1%甲酸溶液和乙腈稀释;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XDE-175-J和XDE-175-L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
在恒温和恒定转速培养条件下,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法,选择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青霉菌、黑曲霉、白腐真菌等3种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其对水稻土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未灭菌土壤对B[a]P有降解能力。当土壤中添加菲时,提高了B[a]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100 mg kg-1浓度菲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200 mg kg-1浓度菲处理,邻...
为评价稻瘟酰胺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06-2007年研究了35%酰胺·稻瘟灵乳油(稻瘟酰胺∶ 稻瘟灵=30∶ 5,质量比)中稻瘟酰胺在浙江和福建两地水稻植株及稻田水、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稻瘟酰胺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246 192x+925.88(r=0.999 7),线性范围为 0.005~1 mg/L。残留分析中样品采用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
许多水生植物的根系表面及其根际微环境都具有形成铁膜的能力,根表铁膜是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重要机制。本文叙述了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条件、化学组成与空间分布,分析了根表铁膜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理。探讨了根系氧化酶、氧化性物质、根系泌氧能力、根际氧化性微生物活性及相关基因在铁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稻根表铁膜的营养效应和阻止重金属离子对根系的毒害效应。最后就根表铁膜的研究方法与调节机制...
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类型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五常水稻产区特定的土壤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是该区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设计了5种种植模式:免耕直播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T2)、免耕直播油菜(T3)、免耕直播燕麦草(T4)和空闲(CK),供试品种为杂交组合国稻6号。与对照(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T...
陈华癸,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水旱两作稻田的微生物区系、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紫云英根瘤菌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对紫云英根瘤菌剂的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了开创的作用。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乙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和水样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 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乙草胺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量在0.05~1.0 mg/kg 水平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2% ~96.8%、94.0% ~99.3%和83.6% ~93.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目的】探讨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减缓西瓜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并从微生物多样性与连作障碍关系角度阐释该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盆栽方法研究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改善西瓜连作障碍的效果,传统微生物计数及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果】西瓜连作土壤上单作西瓜其枯萎病发病率为 66.7%,死亡率为44.4%,与旱作水稻间作后西瓜生长正常。西瓜定植30 d后,间作处理西瓜根际的尖孢镰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