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数学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 农业生物物理学 农业生物化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植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 农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基础学科 生物中心相关记录65条 . 查询时间(0.451 秒)
2021年6月1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谢华团队联合林果院姜全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 = 12.121,Q1)在线发表了题为Population-scale peach genome analyses unravel selection patterns forbid biochemical basis underlying fruit flavor的研究论文...
在北京市科技计划 “优质抗病高产谷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联合选育” 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在谷子分子育种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双方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围绕谷子抽穗期性状和品种区域适应性开展研究。经过5年的联合攻关,团队在谷子中定位并克隆了长日照下抑制抽穗的主效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对谷子抽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谷子在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适应性显著相关,进而影响到育成品种...
2021年3月25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组织召开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谢剑波作了题为“植物非编码RNA的演化及功能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心各课题组专家及科研人员参加报告会。谢剑波副教授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非编码RNA的发现历史、种类及基因组分布、调控功能等,以模式木本植物杨树为例,提出编码基因-假基因-非编码RNA-编码基因互作调控模型,并阐述了非编码RNA功能解析策略。报告结束后...
抗生素在农业和医疗行业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使抗性素抗性成为本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风险。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70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病原菌的抗生素抗性,如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万(WHO,2016)。“土壤—植物”系统是抗生素耐药基因从环境向人类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植物微生物组中的耐药基因尤其是蔬菜内生微生物组中的耐药基因,对于评估其健康风险、控制其通过食...
2021年3月29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杨效曾研究员团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中科院分区1区,影响因子8.99,doi:10.1093/bib/bbab075)上发表了题为“MicroRNA annotation in plants: current status forbid challenges”的综述文章。miRNA是一类广泛参...
2021年3月6日,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吴蕾镇长一行四人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就百合产业发展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张秀海书记介绍了目前百合研究的成果现状、科研进展和扶持产业发展的情况。吴蕾镇长表示,建设镇是上海花博会的主会场之一,百合花是该镇镇花。对于发展花卉产业,尤其是百合产业有着迫切需求。双方将在上海花博会及后花博时代开展深入合作,生物中心将联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院生物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花粉管导入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应用(Z171100001517001)”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牵头单位吴忠义研究员做的结题汇报,并审阅了有关资料。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课题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发并建立了植物单碱基编辑、引导编辑和CRI...
2021年2月2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青年英才-杨效曾团队和全球顶尖农业公司-科迪华(Corteva Agriscience)-在西部玉米根虫小RNA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进展。美洲玉米根虫(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也称西部玉米根虫)是北美最具破坏性的农业害虫之一,每年带来的损失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算。这项合作系统鉴定和研究了玉米根虫中小RN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
2020年10月23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和基因组学育种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召开专题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汪海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辅助育种”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物中心杨效曾研究员主持,院生物中心、玉米中心、小麦中心、林果院等相关单位专家及科研人员参加报告会。
2019年9月20日-22日,由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杨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杨树次生壁的发育及调控机理,杨树杂交育种进展和速生杨树木材利用的现状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郑林博士后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杨树活体植株瞬时转化体系建立及木质素合成翻译后调控机制探讨”的报告。杨树活体植株瞬时转...
2019年7月24-28日,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办的“2019年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暨废水零排放工作研讨会”在新疆伊宁市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任南琪院士、陈勇院士、侯立安院士等18位专家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生物中心王旭明研究员作为...
2019年7月23日,应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生物中心王旭明研究员到宁夏农林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该院科研人员作了题为“农业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污染特征与传播规律”的学术报告,分享交流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在畜禽养殖及农田环境抗生素抗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宁夏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周涛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期间,王旭明研究员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科...
2019年7月12日-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基因组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生物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研讨会邀请了28位来自生物科技领域一线的青年科学家,聚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奉上了一场“猪羊牛鱼鼠生姜、桃稻乳药组学香”的学术盛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于洋受邀与会并作了题为“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桃的可食用性演化”的报告,促进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019年5月21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水产所罗琳课题组与院生物中心张秀海研究员、薛静博士进行了学术交流。罗琳研究员介绍了在“鱼源抗菌肽”研发中的心得和技术关键点,马志宏研究员针对抗菌肽的应用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关键的技术点和难点。生物中心的张秀海研究员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该中心的 “功能小球藻”和“一组从百合鳞茎土壤分离得到的具有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益生菌”的技术特点。双方交流了“应用益生菌和抗菌肽替代...
2019年3月8日,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尚轶研究员到生物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葫芦素合成、调控及转运分子机制解析”的学术报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基因组学育种协同创新中心”的参与单位,包括生物中心、玉米中心、蔬菜中心、小麦中心等4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尚轶研究员的报告从苦味物质合成、调控、转运、驯化等方面介绍了瓜类作物果实苦味产生的分子机理以及植物基因簇精细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应用于实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