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 生物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3.372 秒)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土壤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全球气候变化及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地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威胁着粮食的安全保障和品质。本次会议以“植物改造环境,保障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盐碱化等土壤障碍形成、调控及植物修复的主旨,从“土壤障碍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植物修复机理、修复植物改良设计、植物修复实践与应用等四个方向展开讨论,旨在展示植物修复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重要农艺措施,秸秆降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间产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这一过程受秸秆化学组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共同影响。秸秆碳氮向有机碳库的转化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分及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型秸秆(KL)、正常秸秆(JG)、牧草(MC)以及羊粪(YF)4种有机物料处理对试验地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强度、三种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学性质与测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CK)对比,施用有机物料的JG、MC、Y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胡春胜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开展了20余年的氮肥梯度长期定位实验。依托该定位实验,农业资源中心刘彬彬研究组、胡春胜研究组和王仕琴研究组选取了华北平原典型厚包气带0-10米不同层土壤开展合作研究。其中,王仕琴研究组主要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刘彬彬研究组通过设计室内培养试验,改变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和氧气浓度,测定土壤反硝化速率、反硝化功能基因以...
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厚包气带农田土壤硝酸盐污染自修复的重要途径。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中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型下降,是限制土壤反硝化的关键环境因子。土壤含氧量在包气带土壤中非常不稳定,会随土壤湿度时刻变化,而微生物反硝化作用一般是在低氧或厌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含氧量也是影响土壤反硝化作用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降低氧气浓度都可以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但对反硝化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土壤微生物组成区...
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型秸秆(KL)、正常秸秆(JG)、牧草(MC)以及羊粪(YF)4种有机物料处理对试验地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强度、三种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学性质与测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CK)对比,施用有机物料的JG、MC、Y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
2017年1月13日,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中心全体领导和全体职工参加了年会。年会由中心副主任刘小京主持。会议伊始,中心各研究室主任和课题组组长分别从团队建设、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对2016年的主要工作做了总结汇报;认真分析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的途径;同时对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2016年11月29日—12月1日,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邀请,以色列巴尹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Yosef Steinberger教授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与生态环境系樊帆博士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以“The effect of slope orientation on soil biota community”和“Valuat...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于2001年6月28日,2005年进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序列,2006年通过验收。2011年10月获批组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针对我国旱区作物抗逆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突出“旱区逆境”这一区域特色...
2015年5月6日至8日,傅伯杰院士负责的“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六次研讨会暨“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四次研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大专院校从事土壤和土壤生物学研究的30余位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对前期撰写的“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
2014年6月27日至29日,傅伯杰院士负责的“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四次研讨会暨“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研讨会在陕西杨凌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大专院校从事土壤和土壤生物学研究的30余位专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新闻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4年6月27日至29日,傅伯杰院士负责的“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四次研讨会暨“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研讨会在陕西杨凌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大专院校从事土壤和土壤生物学研究的30余位专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新闻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研究中的各种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杂交和DNA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以及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这些新兴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2012年11月3日至7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南京召开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土壤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4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在上一次研讨会的基础上围绕“土壤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国家需求”、“土壤生物学与土壤肥力发展前沿”、“土壤生物学与全球变化发展前沿”、“土壤生物学与环境修复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