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植物学 生态系统相关记录146条 . 查询时间(0.324 秒)
植物群落中不同“功能身份”物种的多样性与特定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5年的刈割(不刈割、留茬3 cm、留茬1 cm)、施肥(施肥、不施肥)和浇水(浇水、不浇水)控制实验, 研究了刈割与土壤资源获得性梯度上不同“功能身份”物种(群落中所有物种、响应物种、作用物种和共有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稳定性...
以亚热带东部地区48年生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林下植被处理方式对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林下植被抚育增加了植被的碳储量, 增幅为48.87%, 平均每年比未抚育林分增加了0.62 t·hm–2; 2)林下植被抚育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 降低幅度介于4.79%–34.13%之间, 其中0–10 cm、10–20 cm土层比未抚育林...
因化学功能的耦合和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植物对N、P的需求和利用存在严格的比例。植物N、P化学计量在不同功能群、生长地区、生长季、器官之间以及环境梯度下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研究从N、P浓度、N:P及N、P间异速指数等角度分析了植物化学计量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数值。为增进对植物响应全球变化的理解, 该文综述了N、P化学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指出未来拟重点研究的...
风蚀和沙埋赋予沙丘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物理和生物过程。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研究对于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但是人们对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的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和生态功能的认识还很肤浅。近些年, 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开始受到关注。该文对20年来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 论述了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研究现状, 剖析了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现有结论, 阐述了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研究趋势与面临的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组任海研究员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陈华博士等科研人员合作,采用遥感技术,利用广东省三期森林清查数据和一期土壤调查数据,对广东省1992-2002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
数据源、时间范围、空间尺度等的差异导致许多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影响的研究缺少可比性。该文基于4级碳通量填充数据, 采用相对阈值方法提取了两个北美典型温带阔叶林站Harvard Forest (HF)和University of Michigan Biological Station (UMBS)共20年的物候参数(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 并研究了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
功能性状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属性和过程及其维持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 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该文对目前的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进行了介绍, 回顾了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目前功能性状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的应用, 提出了基于功能性状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在这个研究框架中, 首先选取对生...
随着氮沉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植物和土壤的氮同位素组成记录了氮循环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 并且具有测量简单以及不受取样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 所以氮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被用于氮循环的研究中。该文从氮循环过程中植物和土壤的氮分馏入手, 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阐述了植物和土壤氮自然丰度在预测生态系统氮饱和和氮循环长期变化趋势中的应用...
草甸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 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 其碳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仍较薄弱。利用青海湖东北岸草甸草原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连续数据(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 分析了草甸草原CO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草甸草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在植物生长季的5–9月, 其日变化主要受控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而非生长季(10月21日–4月1...
木质藤本的是热带和亚热带雨林的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藤本植物与树在光、养分等资源的获取上存在着极强的竞争关系,被藤本缠绕的树通常面临着高的死亡率,低的生长和繁殖率。长期以来,藤本植物被认为是乔木杀手,去除藤本已被应用到森林的管理中。
自组织是现代非线性科学及热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如何定量地计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与高纬地区相比低纬地区区域气温的升高并不明显;但是,气象资料记录和模型皆表明热带地区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位于低纬地区的热带雨林,既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不论从热带森林碳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是森林管理的角度,探讨热带雨林的干旱敏感性及其机理乃是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平衡和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热带森林碳汇强度的准确评测是回答全球碳循环中“失汇”等科学问题的关键。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是世界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印度-马来西亚雨林)北缘的热带雨林类型,因其生长环境海拔较高,气温偏低,年降雨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等特殊性,吸引了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研究。
受到强烈干扰的生态系统中往往生物多样性较低,干扰能成为环境因子“过滤器”使得系统中拥有特定适应性状的物种得以存在。基于系统发生学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越近、物种对外界干扰反应越相似的假设,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进化组博士后Matthew Helmus博士等的研究表明,受干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更易富集近缘种。相关研究成果在生态学领域顶级刊物ECOLOGY LETTERS上在线发表。
2009年11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New Phytologist Trust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自然科学基金委赞助的“第23届New Phytologist 学术研讨会:热带生态系统碳循环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植物学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