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态学 生态安全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249 秒)
为了切实贯彻落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部署,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能力素质,铸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走进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生态安全科普...
2023年4月26日-30日,第三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四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在拉萨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是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分享新成果、探讨新思想的一次学术盛宴,有来自全国60余家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助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2023年3月31日—4月2日,云南省生态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研讨会在云南富民顺利召开。会议选举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一届监事会监事,云南农业大学李元教授被选为副理事长,李博副教授被选为监事。来自省内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之一的高寒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也指出,要抓住“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历史机遇,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高原,对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寒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2020)以来,高寒...
2022年7月28日,陕西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凯按照分省院副院长陈怡平的部署,与院士联络处张行勇高级记者以及秦岭生态安全研究观测站建设项目的协作单位——西安天和防务科技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董社国、何凯等一同来到秦岭东南段的山阳县法官镇进行观测站点选址考察。在法官镇党委书记雷丹萌的大力支持下,法官镇人大主席朱小文的引导帮助下,在秦岭进行地质研究岩石标本采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福...
2021年12月28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2017YFC0506600)在北京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评价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高吉喜研究员对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的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观看了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预警平台演示视频,经认真讨论和质询,认为本项目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任务,部分成果超过了预期目...
2021年12月8日上午十点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彭建教授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余兆武研究员的邀请下进行了题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学术报告,祝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5周年系庆。彭建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讲座共有三个环节:...
2021年11月14日,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呼伦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项目(2021-2025年)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会议邀请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科研中心、呼伦贝尔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朝鲁门副局长、窦华山副局长、刘松涛二级...
为探讨保护生物学、动物生态学及生物系统学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提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生物入侵等生态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推动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安全领域学科规划、研究布局及平台建设,形成该领域前瞻布局和发展蓝图,为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关系提供科技支撑,香山科学会议于2021年04月12~1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以“保护生物学研究与国家生态安全”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执行主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陈宜瑜院...
生态安全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评价体系,其研究的意义在于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及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削弱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位于欧亚大陆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定量评价中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不仅有利于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合作国家提供良好的发展保障。为了更好地评价中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亚宁团队基于...
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2016年度总结会议在兰州大学召开。该项目旨在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与荒漠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解析荒漠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发展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构建荒漠生态系统安全体系,制定温带荒漠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调控策略,为保障我国和中亚的资源和生态安全提...
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区,实施农业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并维持生态安全,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实现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的问题,本研究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并以位于半干旱区的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对农业开发前后的土地资源生态...
2014年9月25-26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暨甘肃省荒漠化防治国际学术交流”在兰州大学科学馆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以色列、意大利、南非、巴西、阿根廷、智利、印度、联合国环境署等14个国家或地区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40多位荒漠化研究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全球和甘肃荒漠化防治的经验和进展,并...
在PSR模型框架下,利用熵法确定权重,采用1986年Landsat TM和2000年ETM+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生态安全过程进行景观格局判定,较好地得出了15年来甘肃中部地区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2000年甘肃中部地区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较差,15年来,人类活动加速了自然组分的退化,逐步弱化了景观中的稳定成分,促进形成了异质性程度低、格局粗粒化、稳定性差的景观...
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任务情况(2009-201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