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上海天文台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58 秒)
2023年3月15,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对经典的液核磁流体动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首次给出了核幔边界电磁力(Magnetic force)-浮力(Archimedes force)-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相互作用下的赤道受限流体波(称为eMAC波)的分析解模型,并推导出描述该波物理性质的系列解析表达式。该工作对于剖析低纬度液核磁流体波的起源、地球自转年际变化的激发机制...
2022年1月7日,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著名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的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这一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对象。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2021年6月24日,应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研究员祝意青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书清到精密测量院开展学术交流,分别做了题为“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与内部物理”、“强震前重力异常变化特征及亚失稳识别”和“国际重力计量工作及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精密...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地球自转变化课题组、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EOP参数之日长变化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首次发现了日长变化中存在显著的约8.6年周期的振幅增强信号,并首次发现该振荡的极值时刻与地磁场快速变化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目前该工作已经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另一项关于日长变化6...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然而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和理解地震,目前国际上常用地震仪和地表强震仪估计地震震级和破裂,但这些传统仪器受分辨率和精度等限制以及缺少近场实时观测,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地震前兆和孕育详细过程及其释放传播特征。地震和海啸等引起大气向周边和上空传播,从而引发大气扰动,大气观测或可给地震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然而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和理解地震,目前国际上常用地震仪和地表强震仪估计地震震级和破裂,但这些传统仪器受分辨率和精度等限制以及缺少近场实时观测,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地震前兆和孕育详细过程及其释放传播特征。地震和海啸等引起大气向周边和上空传播,从而引发大气扰动,大气观测或可提供地震监测一种新的手段。
吴斌,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及应用研究创新团组组长,上海天文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或科学院自然科学2、3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