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学 森环森保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0.117 秒)
热带森林是全球陆地碳汇中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目前,全球50%以上的热带老龄林已退化为次生林。次生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和碳固存速率,准确估计其碳储量和恢复进程,有助于REDD+的执行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然而,针对不同森林类型和区域开发的生物量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有限,使得模型选择成为估计次生林生物量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来源。因此,有必要建立特定的生物量模型来评估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生物量。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循环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热带森林正经历大面积的采伐和退化,目前全球50%以上的热带森林已经转变为热带次生林。热带次生林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功能,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年降水量降低导致的干旱可能在影响热带次生林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地球上大多数亚热带地区都形成了极度干旱的沙漠或地中海气候,受到季风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影响,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常绿阔叶林,且常绿和落叶物种普遍共存于该常绿阔叶林中。尽管有很多研究聚焦于中国亚热带森林的功能多样性格局,并证实了环境过滤的作用。然而,基于多个性状对常绿和落叶植物功能多样性沿地理和环境梯度格局的探索仍然缺乏...
有机氮矿化速率是决定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土壤真菌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分解者和养分循环的驱动者,主要分为自由生活的腐生真菌和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两大功能群,其中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可以分为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丛枝菌根(刺骨肌瘤,AM)和杜鹃类菌根(杜鹃花类菌根)等。目前不同菌根类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的差异及影响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到多种害虫的威胁,天牛、吉丁等蛀干害虫是林木的重大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在树干、枝条内蛀食危害,严重影响寄主树木的养分和水分运输,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因其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常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斑衣蜡蝉作为多种经济树种的刺吸性害虫,2023年来在我国多地虫口密度过大,其排泄的蜜露还可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果实品质。利用天敌昆虫主动搜寻寄主害虫尤其是...
为了保证国际合作项目“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高质量完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联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于2023年1月18日召开了项目中期评审会。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刘昕副主任和郭瑜富处长参会并讲话,副所长赵文霞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会议由所外事处主任董娜主持。
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到多种害虫的威胁,天牛、吉丁等蛀干害虫是林木的重大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在树干、枝条内蛀食危害,严重影响寄主树木的养分和水分运输,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因其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常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斑衣蜡蝉作为多种经济树种的刺吸性害虫,2023年来在我国多地虫口密度过大,其排泄的蜜露还可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果实品质。利用天敌昆虫主动搜寻寄主害虫尤其是...
泡桐丛枝病(PaWB)是由植原体引起的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的林木病害,该病害对我国的泡桐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然而对于不同地理区域泡桐丛枝植原体间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森环森保所植物病原与病害管理课题组从18个省或直辖市共收集了142个PaWB植原体株系,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菌株的分子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基于goeBURST算...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青藏高原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在调节碳(C)、氮(N)和磷(P)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代谢养分限制特征及其对包括气候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响应尚不清楚。此外,根际是土壤-植物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区域,研究根际微生物的代谢限制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认识。
2022年10月28日,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12万株2年生崖柏扦插苗回归至崖柏原生境。这是保护区自2016年开展崖柏实生苗回归以来开展的第2次大规模回归。目前保护区野外回归数量累计已达60万株。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专家一直从事崖柏繁育和回归技术指导工作。对此,中央电视台(CCTV 13)、新华网全媒体、重庆广电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播报。
混交林通常能比纯林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然而,功能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如何调控树种混交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生态学科组在亚热带9个地点设置了171个配对的人工纯林和混交林样方。测定了13个关键的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和5个树种功能性状,以探究功能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如何调控树种混交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旱区大规模造林(如黄土高原)虽然增加了植被覆盖和缓解了土壤侵蚀或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但也同时引起了径流减少和土壤干化等新问题。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危机区域供水安全;且气候变化和继续造林将可能进一步加剧林水矛盾,因而亟需开展基于林水协调的森林管理。森林蒸散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理清森林蒸散及其分量随环境条件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对于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林水协调管理尤为重...
土壤磷含量是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子,然而,对于树种分布区内土壤磷可利用性的环境影响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基于我国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32个研究点113个研究样地气候因子、氮沉降率、林分属性、凋落物性状和关键土壤性质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种分布内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可利用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