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林学 人工林相关记录180条 . 查询时间(0.146 秒)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乡土针叶用材树种,生长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热带北缘、暖温带南缘等气候区。杉木产区划分为三带五区,不同产区由于立地质量差异生产力具有较大变化,杉木林地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是杉木适地适树、目标定向、收获预估的前提和依据。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研究团队基于杉木分布的中亚热带东区(福建邵武)、中亚热带中区(四川纳溪)、南亚热带(广西凭祥)的不同气候梯度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长期定位观测资料,以立...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乡土针叶用材树种,生长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热带北缘、暖温带南缘等气候区。杉木产区划分为三带五区,不同产区由于立地质量差异生产力具有较大变化,杉木林地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是杉木适地适树、目标定向、收获预估的前提和依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人工林定向培育研究团队基于杉木分布的中亚热带东区(福建邵武)、中亚热带中区(四川纳溪)、南亚热带(广西凭祥)的不同气候梯度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工程使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造林树种选择、立地条件、初始栽植密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干化和林分退化等问题也有显现。树轮气候/环境记录可为深入理解植物-水分关系提供长序列的数据支持,为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不仅能提供木材,还能储存生物量碳。由于杉木的速生特性,其碳储量在生长期内变化很大。林龄和密度是决定人工林生物量碳的两个关键因素,它们通过自然稀疏和间伐而相互关联,研究林龄和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于杉木人工林固碳效应评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在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混交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固持潜力、抵抗力、恢复力以及土壤微生态等方面。然而,混交林对水土保持和区域水文过程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素仍不清楚。
2020年1月19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以线上方式召开“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肖文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 “人工林生产力形成的结构与环境效应”项目研究骨干20余人参加了评价会。
在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混交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固持潜力、抵抗力、恢复力以及土壤微生态等方面。然而,混交林对水土保持和区域水文过程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素仍不清楚。
2022年1月11日,热林所珍贵树种培育团队在柚木人工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采用时空转换方法,分析了55年生、45年生、35年生、22年生柚木人工林林地和附近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及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差异,揭示了柚木根际、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和细菌群落随柚木林龄的规律性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群落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随柚木林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土壤养分的可用性是驱动其随林龄变化的关键...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1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研究站由北京大学自主建设,由方精云院士担任站长。该站2006年投入使用,2019年6月进入首批教育部野外台站行列,2021年获批国家站。塞罕坝站用于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区域1公顷,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站区建设了4个实验室和1座温室,同时拥有图书室、食堂、多功能教室等附属设施,可接待约100人在站...
近日,由热林中心副研究员明安刚博士著作完成的《南亚热带松杉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早期碳动态与多功能评价研究》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因此,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是当前林学界和生态学届面临的重要命题。而造林和再造林作为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的作...
桉属是中国南方大面积种植的一类人工林,伴随着桉树人工林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经营管理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土壤呼吸即土壤表面CO2的排放,其排放量在决定生态系统作为碳源或碳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揭示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和释放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对全球碳收支的描述和估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月18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黄清麟研究员等人主持完成的“中亚热带人工林转型天然阔叶林关键技术”成果进行了会议评价。本次评价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地点为中国林学会大会议室。评价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中国科学院的蒋有绪院士担任评价组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盛炜彤研究员担任评价副组长,评价会由中国林...
桉树作为世界公认的速生树种之一,在中国南方被广泛种植。然而,近60%的桉树林地选择多代连栽经营模式,致使人工林地面临养分流失、甚至地力衰退的风险。目前,针对桉树人工林连栽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质量变化或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而连栽经营模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形成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潜在相互作用及微生物功能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晰。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工林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委托江苏省林学会组织专家在南京对项目形成的10项关键技术成果进行了会议评价,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
2021年9月8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低效人工林改造与特色生态产业技术”课题绩效评价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浙江杭州召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