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全球变暖相关记录127条 . 查询时间(0.142 秒)
2023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起的“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地气候变化”特邀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8位专家,围绕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地海洋、大气与冰冻圈关键要素的变化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作了精彩学术报告,并探讨其对极地及中高纬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次前所未有的超强热浪席卷了北美西部,多个城市的气温异常超过6月气候均值约20℃,创下了有史以来高温事件的新纪录,其中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日最高温度达到46.7℃,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莱顿市的最高温度高达49.6℃。这样罕见的极端事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生产。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升高,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在此背景...
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及南美型遥相关(以下简称ENSO遥相关),是其影响热带外的重要桥梁。这一途径使得热带变率ENSO可以导致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热机效率提高,能量与水循环速度加快,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灾害等极端事件频发。历来干旱的索马里在2021年5月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今年入夏以来,位于南亚西北部干旱区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伊朗也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数百人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气象记录显示,近十多年南亚西北部的暴雨极端事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东亚季风及旱涝形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南方频现旱情、北方多雨,一向缺水的黄...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热机效率提高,能量与水循环速度加快,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灾害等极端事件频发。历来干旱的索马里在2021年5月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今年入夏以来,位于南亚西北部干旱区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伊朗也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数百人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气象记录显示,近十多年南亚西北部的暴雨极端事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东亚季风及旱涝形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南方频现旱情、北方多雨,一向缺水的黄...
全球快速升温加剧了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与单一的极端事件相比,干热复合事件(CDHWs)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定量评估这种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范围显得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亚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亚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枢纽带,以绿洲经济为主体,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对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为防灾减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
全球快速升温加剧了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与单一的极端事件相比,干热复合事件(CDHWs)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定量评估这种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范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亚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亚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枢纽带,以绿洲经济为主体,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对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为防灾减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不断升高。同时剧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全球碳排放和碳循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又如何响应?回答这一问题,不仅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需要面临的重大需求。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夏季气候有重要影响。西太副高存在显著的年际变率,当其异常偏强时,系统西侧的南风携带来自热带海洋的大量水汽与来自北部的干冷空气相遇,导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甚至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2020年夏天,异常偏强的西太副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更为频繁。由极端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导致的损失不断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加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Qin and Xie, 2016, 2017)。《巴黎协定》提出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升高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水平2.0℃以内,并为温度升高控制在1.5℃...
摘要: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出现过比现今更加温暖的时候,也出现过更加寒冷的时候。如果说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和下降,那么我们从何得知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呢?地质学家如何知道过去的气候,尤其是人类历史记录之前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百年尺度的气候记录工具——钻孔、以及千年尺度的工具——树轮的重建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在中世纪暖期之后的大约400年间经历了一次降温,但是在1910年...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秦佩华及合作者利用中国2841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研究了全球变暖停滞期间(hiatus: 1998–2013)中国平均/极端气候相对于参照时期(RF: 1982-1997)和历史时期(HIS: 1982-2017)的变化。
2021年8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项目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题为“Greenhouse warming intensifies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climate variability”(全球变暖加强热带北大西洋气候模态)的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田永军教授团队在生物、生态、环境科学领域顶尖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题为“Critical transitions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n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团队的博士生董自臻及合作者在Earth’s Future上发表文章,利用观测资料和偏差订正后的CESM大样本模拟试验的数据预估了全球不同增温水平下东南亚高温热浪的变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