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全基因组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335 秒)
近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耕作与栽培研究室成功研发了一款可以用于预测玉米亲本配合力和杂交种表型的高通量低成本的液相芯片(5.5 K)。相比传统固相芯片,该款芯片基于靶向测序原理进行基因型检测,具有定制灵活、检测价格低、检测速度快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其SNP检测能力为该芯片位点容量的5~10倍。
主要研究内容:解析甘蔗种质资源的演化。甘蔗种质资源学、基因组学以及关键基因分离鉴定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解析建国以来最重要的现代甘蔗栽培种ROC22和大茎野生种基因组,构建甘蔗的泛基因组;围绕甘蔗生产上对高糖、高生物量的核心诉求,选择百年甘蔗育种史和国内184份甘蔗核心种质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对核心的21份骨干栽培种亲本应用多组学、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全面解析糖分代谢和生物量形成性状的分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提出利用植物海量多组学数据进行全基因组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 可以实现育种大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将助力深度学习在全基因组选择中的应用,为智能设计育种及平台构建提供有效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2年12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提出利用植物海量多组学数据进行全基因组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Deep Neural Network for Genomic Prediction, 简称DNNGP),可以实现育种大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将助力深度学习在全基因组选择中的应用,为智能设计育种及平台构建提供有效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在《分...
我国耕地土壤镉污染治理形势比较严峻,粮食作物镉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开展农作物镉污染风险预警和低镉作物选育可从根本上减少镉从作物向人体的迁徙风险,是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方法,可通过根据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实现早期个体表型预测和选择,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高精度全基因组预测模型的开发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基因组数据大量积累,为在全基因组水平挖掘育种优异等位变异/基因,构建新型的育种模式,实现作物基因组精准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农学院棉花精准育种设计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高效低成本基因型检测、多组学数据与计算育种等作物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创立了棉花精准育种设计平台。
2022年8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诺禾致源、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多家单位,通过解析大豆地理扩张与育种的全基因组特征,提出大豆进化路线,发掘了大豆不同进化阶段受到选择的候选基因,从中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开花基因GmSPA3c。2022年8月19日,该成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报道。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领衔、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观点文章,重点探讨了如何在育种实践中整合全基因组选择(GS)和双单倍体(DH)技术,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基因组选择4.0的概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具体育种流程和技术理论基础,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
近日,由经作所陈华涛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豆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分子育种技术”(2018YFE0112200)2021年度中期检查评议会如期召开。本次中期检查评议会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采用线上会议答辩方式进行。经作所所长陈新、科研处项目科裘实、经作所综合办公室主任沙琴以及张威博士后王琼博士、博士生许文静等团队骨干一起参加项目中期考核。项目负责人陈华涛研究员就本项目的总体...
近日,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开展了相关研究,在《作物学报(英文版)》在线发表研究论文。作者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预测了3个测交试验中杂交种产量和自交系配合力的表现,试验中的所有自交系亲本进行了中密度分子标记鉴定,所有杂交种开展了多环境产量鉴定试验,测定了自交系的配合力。
2021年6月10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抗旱稻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建设》课题进行了项目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答疑,认为该课题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云南省怒江州就开始种植草果,到2020年,种植面积已达111万亩,不仅是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为了加快提高草果遗传改良效率,培育高产、抗病、优质、安全新品种,对从源头创新保障草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9月,怒江州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机构,正式启动草果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历时1年零3个月,成功完成草果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绘...
小麦进入中国后是如何传播扩散的。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提出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这项研究系古代小麦基因组研究的首次尝试,为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提供了跨时间维度的直接证据。
2019年5月1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庄伟建,联合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华北理工大学等23个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栽培种花生基因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破译了四倍体栽培种花生的全基因组,标志着我国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花生染色体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类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组结构变异、花生物种起源与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近日,来自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绘制并解读了硬粒小麦(durum wheat)的全基因组图谱,这对于比较和挖掘小麦祖先中的优异等位基因具有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