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秋燥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95 秒)
秋燥眼干涩 热敷很有效     秋燥  眼干涩  热敷       < 2010/9/29
张女士虽有近视但度数不深,平时在办公室使用电脑也会注意多眨眼、多休息,但她近来却明显感觉眼睛干涩难受,有时睡觉时还有刺痛感,早上醒来有时觉得睁眼困难,到医院一检查,眼底完全没事。其实,每年入秋后,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在少数,程度轻重不一,但不一定存在病理因素。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秋燥”可以影响全身,当然也包括眼睛,而其中又以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本身有干眼症的人群受干扰最多。双眼干燥少津、滞涩微痛、易疲...
汤水除秋燥     秋燥         < 2010/9/15
从中医来看,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秋阳暴晒的天气,使人们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体质,在初秋又受到酷热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因此很容易致病。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 为了防止秋燥,平时应不...
秋燥咳嗽分清温与凉     秋燥  咳嗽           < 2010/9/8
瑟瑟秋风,既能给人带来凉爽,也使天气变得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中医认为,在五行中,肺与秋同属于金,故肺与秋令相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是受到燥邪侵害,肺气壅遏,气道不利,肺气失宣,易引发秋燥咳嗽。
秋燥咳嗽食疗有方     秋燥  咳嗽  食疗       < 2010/8/26
中医认为,燥主秋令,燥邪为患,易伤津损肺,耗伤阴液,从而出现肺燥干咳、咽喉干痒诸症,当以润燥清肺为治,饮食疗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处暑,少辛增酸防秋燥     处暑  少辛增酸  秋燥       < 2010/8/23
2010年8月23日为24节气中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已过或接近尾声。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天气开始转入秋季。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秋燥食疗汤4款     秋季  食疗汤       < 2010/8/19
猪瘦肉150克,柿饼1个,诃子肉4粒,无花果6枚,罗汉果12克,冰糖少许。猪瘦肉洗净,切片;柿饼去核,切片;与诃子肉、无花果、罗汉果、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2000毫升,煮2小时即可食用。可清音润喉、润肺止咳。适用于防治秋季天气干燥、常用嗓子所致的咽干、声嘶和咳嗽等,教师、演员、歌唱家、导游、讲解员均可常常饮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件 秋燥
汤汤水水除秋燥      汤水  秋燥        < 2009/9/11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和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在秋阳暴晒的天气,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在初秋则受到酷暑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因此很容易致病。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尿少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为了防止秋燥,应不食或少食燥热伤津...
养生妙法防秋燥      养生  秋燥        < 2008/10/9
陈意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浙江省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中医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秋燥分温凉治疗各有方     秋燥  治疗       < 2008/10/7
  秋季燥金主令,尤其节气在秋分后到小雪前这段时间,人体最易感受燥热病邪而罹患秋燥症。   中医认为,燥热之邪致病容易“伤肺”、“伤津液”,故本病特点是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干燥类症状。其一般病情轻浅,可及时治愈。但若失治,或滥用感冒药、抗生素等,则会无端损耗人体正气,加重病情,甚或危害健康。   秋燥症分温燥、凉燥两种,治疗上各有不同。   温燥: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