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自新生代以来,欧亚大陆南缘在印度大陆持续向北的推挤下,青藏高原高原面逐渐向北扩展。由此,一些研究认为,只要印度大陆持续向北挤压,高原会不断向北扩展;还有一些研究则认为,高原的北边界是固定的,只有先天较弱的区域才会变形成为高原,因此,随着高原南边界不断向北推移,高原南北向跨度会逐渐变小。目前,东北缘高原地壳变形、增厚较强烈的区域。科研人员在东北缘的活动构造研究中发现断裂活动时间由高原边缘向周缘的...
自新生代以来,欧亚大陆南缘在印度大陆持续向北的推挤下,青藏高原高原面逐渐向北扩展。由此,一些研究认为:只要印度持续向北挤压,高原还会不断向北扩展。而另一部分研究认为:高原的北边界是固定的,只有先天较弱的区域才会变形成为高原,因此随着高原南边界不断向北推移,高原南北向跨度会逐渐变小。目前东北缘高原地壳变形、增厚最为强烈的区域。在东北缘的活动构造研究发现断裂活动时间由高原边缘向周缘的克拉通内部呈现...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造山带至阿拉善地块之间完成了一条372 km的大地电磁剖面,通过二维反演计算,获得了沿剖面180 km深的壳幔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自南向北所经过的祁连山造山带、走廊过渡带和阿拉善地块对应3种壳幔电性结构模型:东祁连壳幔高-低-高阻似层状电性结构、河西走廊壳幔低阻带状电性结构和阿拉善南缘壳幔高-低-高阻层状电性结构.(...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4年期间的流动重力与GPS观测资料和1970-2011年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运动背景场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区内发生的强震事件,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地壳三维形变与区域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区域三维地壳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变化与GPS观测反映的水平运动和水准观测反映的垂直运动在空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壳幔结构探测学科组博士后刘震与合作导师田小波等,2015年7月20日至2015年8月24日组织实施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图1),探测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之间的精细地壳结构。该剖面跨越若尔盖盆地、岷山、西秦岭,长约160公里,台间距约500米。一个月的观测,共记录震级大于5.3的远震35个,提取接收函数7500条。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显...
地震学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具有巨厚的地壳,但它是如何形成的,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和一致的认识。根据不同观测提供的线索,前人提出了诸如纯剪切缩短增厚、双层地壳叠置增厚、下地壳挤入增厚和地壳流注入增厚等模型。不同的增厚模型意味着不同的地表抬升历史过程和高原侧向生长演化过程。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显著的抬升发生在中-晚中新世以后,目前仍处于高原地表抬升阶段,因此这里适于青藏高原侧向生长和地壳增厚模式的研究。
地震学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具有巨厚的地壳,但它是如何形成的,尚且缺乏足够的证据和一致的认识。根据不同观测提供的线索,前人提出了诸如纯剪切缩短增厚、双层地壳叠置增厚、下地壳挤入增厚和地壳流注入增厚等模型。不同的增厚模型意味着不同的地表抬升历史过程和高原侧向生长演化过程。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显著的抬升发生在中-晚中新世以后,目前仍处于高原地表抬升阶段,因此这里适于青高原侧向生长和地壳增厚模式的研究。
地震学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具有巨厚的地壳,但它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和一致的认识。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网2007年8月到2012年1月期间记录的远震波形,运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1216和653条周期从15到140 s的台站间基阶Rayleigh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上述频散进行反演,重构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分辨率高达0.5°×0.5°的2-D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布图.然后通过对所提取到的每个格网点Rayleigh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基本构造格架受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和海源左行走滑断裂控制,在青藏高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震作用贯穿始终。2011至2012年,作者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东起靖远(海原断裂东段)西至昌马盆地(阿尔金断裂东南)的软沉积物变形(震积岩)进行的系统调研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从三叠纪至第四纪各时代(侏罗纪以外)的地层中,均发现丰富的古地震纪录(震积岩)。代表性...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区域台网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资料,通过PKS、SKS和SK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得到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结合GPS速度场和地壳剪切波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形成机制及壳幔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在阿尔金断裂带西侧,各向异性快波偏振呈NWW-SEE方向,与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夹角,与塔里木盆地向柴达木盆地...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采用优化滤波法和归一化总水平梯度垂直导数法对研究区重力异常进行多尺度分离和横向构造分析.分离出的多尺度重力异常特征表明:1)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大致以东经106°线为界,有一条醒目的重力异常梯级带,即贺兰山—六盘山—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北段,其东西两侧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在形态和走向上截然不同,意味着两侧密度结构和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2) 鄂尔多斯地块内部...
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2008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SAM),进行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得研究区内18个台站共1005条记录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介质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慢剪切波延迟时间表明了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强弱变化特征,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则反映了本区区域构...
青藏高原东北缘合作—大井剖面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电性结构呈明显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点,中下地壳普遍存在高导层.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北祁连南缘断裂带、北祁连北缘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及龙首山南缘断裂带等区域性断裂带在电性结构模型中均表现为电性梯度带或低阻异常带.电性结构的横向分区与构造上的地块划分有明显的一致性,各个地块的电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作是一个大型的...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构造单元深地震测深资料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方法对实际记录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东北缘区域内部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细结构.结果显示:西秦岭褶皱造山带分隔了南北不同性质的地壳结构,北侧为相对稳定的临夏—兰州新生代盆地、南侧为强烈改造的松潘—甘孜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演化过程中改造为萎缩的若尔盖高原盆地和盆地边缘褶皱造山两类不同的地壳结构;青藏高原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