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秦俑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工匠曾调出了两种特殊的色彩,“中国蓝”和“中国紫”,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蓝”和“中国紫”究竟是个什么颜色,却一直无人知晓。8月30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单位策划举办的 “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上了解到,文保专家们首次在秦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中国蓝”和“中国紫”。
薄荷醇作为新型的考古发掘现场临时固型提取材料,已经在秦俑一号坑的考古工地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但是关于薄荷醇实施提取的安全性能评估还需要深入研究。本实验开展了薄荷醇在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现场的遗迹(土壤和彩绘漆皮)上的实验室性能评估;采用压汞法研究了薄荷醇处理前后秦俑土颗粒的孔隙结构变化;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考察了薄荷醇施加并挥发过程中秦俑土和彩绘漆皮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GCMS分析了薄荷醇的残留;...
在历经两千年埋藏以后,秦始皇兵马俑表面的漆皮彩绘在出土时,大多会卷曲脱落。如何将漆皮彩绘回贴加固好一直是保护工作者研究的难点。本工作在秦帝陵博物院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黏结、回贴过程中陶本体含水率、PEG含量、可溶盐含量、陶块泥土粘附量、漆皮彩绘含水率、PEG含量、临时固型剂含量等对回贴、黏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陶块含水率降至5%以下、减少PEG200溶液渗入陶本体、对陶本体...
国庆假期将至,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以北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肯定又是各地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目的地。40年前,当地村民打井时的无意发现,经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挖掘,揭开了埋葬于地下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目前对古代陶胎的研究多集中在加固材料的筛选及其保护效果评估上,普遍缺乏深入的保护机理的研究,尤其保护材料对陶胎盐风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在国内更是罕见。因此,本实验选用TEOS(正硅酸乙酯)、Paraloid B72 和WD10对模拟古代秦俑陶胎进行了加固和防盐风化保护研究。重点观察了不同材料处理后陶胎样品表面盐结晶的形貌,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对Paraloid B72在耐盐实验中出现的保...
昨日(2014年3月13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首次发现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考古人员推测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秦俑一号坑自1974年发现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2009年6月13日,沉寂了24年之久的秦俑一号坑迎来了第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目前共出土战车2乘,陶马3组12匹,陶俑170余件,小件器物近400件(组);清理战鼓、箧、兵器柲、弓弩、箭箙、韬等重要遗迹数十处。
为了制作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探索失传两千年的秦人制作陶质彩绘的原始工艺,根据已知的各种信息,探讨了秦俑彩绘制作的传统工艺,包括生漆添加猪血的作用、生漆层的配方、颜料层的配方、生漆层和颜料层的制作方法、基底陶块的选择等。制作了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生漆层厚度为35~68μm;颜料层厚度:红色20~50μm,白色55~70μm、绿色50~70μm、蓝色55~65μm,与秦俑生漆层和彩绘层的真实厚度相近。...
由中国陕西省文物局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慕尼黑工业大学、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因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海德堡大学协办的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9月11日在西安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彩绘文物、金属文物、石质文物、土壤与环境、纺织品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为展示中德文物保护合作研究成果,由中国陕西省文物局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慕尼黑工业大学、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承办的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2013年9月11日在西安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彩绘文物、金属文物、石质文物、土壤与环境、纺织品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文、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艾尔文·艾默林教授、...
本研究通过使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对秦俑遗址环境中的酸碱性和氧化性气体进行检测,并与主动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和较长的采样时间内两种方法的总体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与主动法相比,被动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反映区域范围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所以,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替代主动法进行博物馆遗址环境腐蚀性气体的检测。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成果,秦兵马俑军阵排列、兵马俑的彩绘保护、遭遇水淹火烧破坏的年代顺序等谜团,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逐步揭开了神秘面纱。
2010年10月22日,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颁奖典礼在历史文化名城奥维耶多举行,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东方女性款款走向领奖台,她的出现引起了世界考古同行的关注,她就是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领队许卫红。
伴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遗址博物馆成为我国各类博物馆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博物馆,对遗址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经凸显为新的时代课题。近日,秦俑二号坑遗址大厅进入全面维修阶段,针对大厅维修时坑内诸多文物遗迹的保护问题,博物馆通过招标方式,由西安市文物保护中心负责该遗址维修期间的文物保护和安全问题。在文物保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非常有益的做法,值得互相借鉴,在此介绍给大家,同时总结在以后维修遗址展厅时...
2010年秦俑博物馆组队参加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考古发掘工作,在水利部门全面施工开始之前,完成全部田野工作,顺利撤场。通过近一月的钻探,考古队首先完成了叶县夏李乡先庄村1.6万平方米的勘探,明确了先庄汉墓群所涉及范围的准确位置,应该是处于干渠占压范围之外的西北部,不具备抢救发掘的客观条件。尔后,按照河南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转点进驻郏县,完成郏县白庙乡黑庙村汉墓群III区的发掘任务。截止2011年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