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大气科学 气象探测中心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36 秒)
2021年3月7日,中国气象气象探测中心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化平台”)正式切换到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天擎”)进行业务运行,成为首个完成改造融入“天擎”的核心业务系统。此项工作落实了“云+端”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要求,推动了观测业务的全链条效能提升和全流程业务优化,实现了更智慧、更高效、更集约的信息业务系统建设。
李建国,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评为正研高工。1982年~1986年在北京第三电表厂技术科,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及设备技术改造工作。
孟昭林, 男,1960年6月生,北京怀柔人, 1983年8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专业学士学位,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业务应用软件研发工作,参加完成的“京津冀中尺度气象基地数据综合处理和计算机网络”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发建设,承担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雷达系统软件等研发工作。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新一代...
莫月琴,女,1962年1月生,河南卢氏人,1983年7月获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学位,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理事,863计划专家库专家。
梁海河,男,1966年1月生,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7月,获成都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博士学位。1989-1994在内蒙古锡盟气象局工作,1997-2003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从事雷达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4年在中国气象气象探测中心的雷达...
高玉春,男,中共党员,1961年4月生,1983年7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8月,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探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11月,获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访问学者导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舒庆,男,1956年8月生,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曹晓钟,男,1968年7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博士学位;在北京气象学院工作后,担任计算机系教师、计算机系副主任;2000年北京气象学院改制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先后担任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教育科研处处长;2010年7月,任中国气象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
李柏,1959年9月3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籍贯安徽寿县,中共党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分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雷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76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5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学位;200...
2011年3月27日,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院地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气象气象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光电中心的签约仪式在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重举行。参加签约仪式的有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张惠、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许辉、青岛市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张卫平、中国气象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柏、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东北处处长陈文开以及其他相关合作单位。光电院院长相里斌、副院...
包围地球的空气总体。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大气不仅随地球而转动,而且相对于地壳,接近地表的干燥空气,又有复杂的运动。大气是以氧、氮为主的多成分混合气体,大气是以氧、氮为主的多成分混合气体,地表附近密度最大,接近地表的干燥空气,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重1.293g。包围地球的空气总体。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大气不仅随地球而转动,而且相对于地壳,又有复杂的运动...
本文综合分析研究了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重点。大气探测是大气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基本业务和气象服务的重要基础,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高服务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大气探测技术水平。20世纪大气科学取得迅速的发展,其原因之一是重视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新探测技术的应用。目前,国际几个大型研究计划,如气候变化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CLIVAR)、全球能量和水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