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农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280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象科动物包括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作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物种。IUCN将亚洲象列为濒危(EN)物种,将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除非法猎杀、人口急剧增多、生境丧失和破碎化等威胁因素外,病毒性疾病等也是全球象科动物的重要威胁因素,其中口蹄疫是威胁大象健康生存的主要病毒性疾病之一。口蹄疫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被世界...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挑战,受到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全球和国家尺度上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研究手段估计的气候变暖对全球作物产量的影响的差别可以达到3倍以上,因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对气候变暖导致的产量变化只能给出定性的结论。如何提高未来气候变暖对全球作物产量的评估精度是全球变化领域普遍关注的研...
武汉植物园全球变化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生吴宇在刘峰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森林景观模型探究了桑植县亚热带山地森林碳库和植物群落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会改变不同海拔森林的生境适宜性,改变种间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收缩,使物种的分布重心向中、高海拔区域偏移,偏移的同时伴随着生物量的降低,最终导致群落组成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对森林植物碳库、土壤碳库、碎屑碳库以及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均有显著...
利用1960?2019年广西91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将研究时段分成前30a(P1:1960-1989年)和后30a(P2:1990-2019年)两个阶段,分析影响水稻种植布局的4个关键气候因子即双季稻安全生育期、安全期内≥10℃活动积温、全年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总时数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采用等权重原则对两个阶段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评估打分,根据总得分将广西双季稻种植划分为单季...
气候变化危机已成为大尺度格局中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因素。预测气候变化对物种和生态系统影响的一个关键标准是气候变化的局部速度,即一个物种必须以多快的速度在地区间移动,才能追上空间中其偏好的气候。然而,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环境因素则移动的更慢(如一些土壤因素),或根本不移动(如一些地表下的地质因素)。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
以新疆地区乌兰乌苏和哈密站春玉米、喀什和库尔勒站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1981-2019年气象资料、1981-2018年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作物资料和土壤资料,分析APSIM-Maize模型在新疆典型站点的适用性;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季内有效热时数和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采用调参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明确了气候变化背景下...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研究界的重点关注对象。气候变化究竟会对森林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为探讨暖温带半湿润区不同生长阶段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区1951–2018年树轮标准化年表,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树轮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空山地区油松树木年表包含了丰富且敏感的气候信息,适合进行树木年轮学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油松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程度不同,敏感性表现为过熟期(0.354)>幼龄期(0.338...
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家科学图书馆、东北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重建了我国公元前905年至公元2006年的11种(类)大中型哺乳动物种群时空动态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人为干扰(农田覆盖率和人口密度)和气候变化(气温)对这些哺乳动物种群衰退和局地灭绝率的关系。
【目的】运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 DSSAT)模型分析石河子地区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棉花种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以石河子地区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验证DSSAT V4.7模型适用性,模拟棉花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潜力的影响。【结...
基于1983?2016年临汾市不同海拔高度上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尧都区、隰县、安泽县)的6种典型木本植物物候期和温度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及四季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尧都区增温幅度最大,春季增温极显著;月平均气温除隰县个别月份略有下降外,大多以增温趋势为主,其中3月增温极显著(P<0.01),是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内木本植物物候期最早和最...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气中CO2升高。东北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区域,长春市是CO2升高、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在固定CO2、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程度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围绕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森林时空演变及其在减缓CO2排放中的作用进行了长期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旭峰(第一作者)、研究员李新(通讯作者)、中科院院士程国栋等及国际合作团队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FLUXNET数据集提取北半球植被物候期(生长季开始和结束时间:SOS和EOS),分析了Warming Hiatus之前和期间物候变化趋势。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的估算结果表明,在Warming Hiatus期间物候的变化速率明显放缓。通过FLUXNET...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以日最高气温≥35℃持续3、4、5d,且相对湿度≤70%为一次轻、中、重度高温热害,从年代际尺度、年尺度、旬尺度分析37a来华北平原不同播期下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开花期避开中度高温热害为标准,推算夏玉米花期规避高温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频率最大,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固始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团队李德铢研究员和植物多样性演化和生态适应团队高连明研究员领导的小组,通过与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学团队杨雪飞研究员、美国哥伦布大学Kevin Burgess教授、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Antje Ahrends 博士等合作,选择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高山植物类群绿绒蒿属(Meconopsis),蓝钟花属(Cyananthus)和报春花属(Primula)的1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