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古生物学 起源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0.118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团队依据区系重要性指数定量筛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被子植物特征类群,并基于72个特征类群的冠群年龄,首次采用“谱系累积速率(Lineage Accumulation Rate)”阐明东亚常绿阔叶林多样化演化历史。结果显示,特征谱系累积速率在早渐新世时期迅速增加,表明东亚常绿阔叶林在该时期可能已经形成,该结果与古植物学相关研究结论相符;在随后的渐新世—...
我国辽西白垩纪时期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中生代动植物生态系统展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老被子植物以及已知最古老的多样化鸟类组合,对于探索被子植物和早期鸟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完成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研究人员在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蛇类处于脊椎动物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是脊椎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全球有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蛇类演化出了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左右肺不对称发育和红外感应等特殊表型,揭示这些表型背后的遗传机制对理解脊椎动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大规模的蛇基因组分析为脊椎动物的发育提供了见解”。研究人员基于大规模...
大灭绝事件因生物的大规模灭绝而得名。晚奥陶世大灭绝(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LOME)在显生宙五大灭绝(Big Five)中多样性损失排名第二。然而大灭绝事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新物种的产生带来了新的机遇,灭绝事件的过程中也会有重要门类的祖先分子诞生,它们也被称为危机先驱分子(Crisis Progenitors)。
现代东非和南非地区的热带稀树草原构成了全球生态系统中非常独特的生态景观,以众多适应在开阔环境中食草和奔跑的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为特色(以下简称“萨瓦纳动物群”)。由于野生动物题材的纪录片多在这一动物群中取材,使得该动物群在全球公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知名度。然而,萨瓦纳动物群成员在非洲的化石记录一般不早于700万年,在这一时期之前,东非地区以森林环境为主,仅河马,大象等少数动物能够在非洲本土找到起源,其...
2022年9月28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研究员、朱敏院士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有关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的世界首个完整保存身体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化石的综合研究,首次揭示出盔甲鱼类头后身体的解剖结构。研究表明:盔甲鱼类全身披有菱形倾斜排列的鳞列,具有适应底栖生活的扁平的腹部,在腹部中央还...
科研人员通过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Saccorhytus)的深入研究,对其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给予了全新解读,为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论文于2022年8月17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
最古老的肺鱼干群成员先驱杨氏鱼是早泥盆世西屯脊椎动物群中原始肉鳍鱼类的典型代表之一,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命名并采用连续磨片法、制成蜡质模型开展研究以来,这条鱼便引起国际上延续至今的对肉鳍鱼类系统关系和四足动物起源问题的反思与讨论。后续相关研究逐渐证明杨氏鱼是肺鱼形类的原始代表,与包括奇异鱼在内的所有肺鱼类构成“姊妹群”,其发现也为肺鱼-四足动物分歧点提供了一个约束良好的最小估算时间。然...
最古老的肺鱼干群成员先驱杨氏鱼是早泥盆世西屯脊椎动物群中原始肉鳍鱼类的典型代表之一,自1981年由张弥曼院士命名并采用连续磨片法、制成蜡质模型开展细致研究以来,这条鱼就引起了国际上延续至今的对肉鳍鱼类系统关系和四足动物起源问题的反思与热烈讨论。后续的一些相关研究逐渐证明杨氏鱼是肺鱼形类的原始代表,与包括奇异鱼在内的所有肺鱼类构成“姊妹群”,其发现还为肺鱼-四足动物分歧点提供了一个约束良好的最小估算...
《波兰古生物学学报》(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研究员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等的学术论文,报道了产于辽宁省大平房九佛堂组的对齿兽类乳齿兽新标本,深入对比研究了鼹兽和张和兽的颌骨和牙齿结构,为认识兽类的起源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尔盖海峡(Turgai Strait),又称西西伯利亚海,是中侏罗世至始新世末期(或渐新世)、连接北冰洋和特提斯洋以及分隔亚洲和欧洲大陆的大型浅、咸水体。图尔盖海峡被认为对生物的迁移和扩散起到了“屏障”作用,导致许多哺乳动物和植物类型出现了地理隔离。而最新证据表明,轮藻的传播似乎并未受到该“屏障”的影响。
图尔盖海峡(Turgai Strait),又称西西伯利亚海,是中侏罗世至始新世末期(或渐新世)、连接北冰洋和特提斯洋,以及分隔亚洲和欧洲大陆的大型浅、咸水体。图尔盖海峡被认为对生物的迁移和扩散起到了“屏障”作用,导致许多哺乳动物和植物类型出现了地理隔离。而最新证据表明,轮藻植物群的传播似乎并未受到该“屏障”的影响。
2022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丽萍、王元青、赵祺、王原与英国、瑞士同行合作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有关巨蜥类演化的研究成果:亚洲始新世一基干巨蜥科新属种补充了巨蜥科蜥蜴亚洲起源说的证据链,说明在亚洲存在由巨蜥型类向巨蜥科演化的过渡阶段。
阿根廷圣胡安国立大学的Ricardo Martinez和合作者描述了一个类似蜥蜴的爬行动物头骨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三叠纪地层,大约有2.31亿年历史,揭示了蛇、蜥蜴和喙头蜥这一类群的起源。相关研究2021年8月25日发表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