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农田生态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19 秒)
2022年1月9日,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指导支持下,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和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轮胎上的农田生态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鉴于疫情防控要求,专题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2021年10月26日,闽侯农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2021年年度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采用线上视频和线下座谈相结合方式,台站学委会委员、负责人和相关科技人员共10多人参加了会议。学委会会议由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研究员主持,观测研究站站长王飞作关于台站建设发展的报告,学术委员会委员围绕台站方向定位、观测研究、人才队伍、运行管理等进行了研讨。会议指出,观测研究站自成立以来,围绕农田...
2019年5月23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气候变化与区域粮食安全背景下孟印缅三国农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启动。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王绍强介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的农业领域专家合作,对孟印缅地区的粮食生产及其农田适应性管理开展研究,可以保障孟印...
本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原为“逆境与植物营养校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型功能性肥料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农业环境观测试验站(合肥)和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及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设置在皖东、皖南、皖西、皖北、皖中等8个试验站),以农田生态保育和污染防控为主线,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研究农田生态保育和污染防控领域的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气碳氮交换研究团队在汾渭平原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和棉花田上开展了两周年温室气体(N2O、CH4和二氧化碳)地气界面交换通量和净生态系统碳收支观测研究。对于一年两熟的玉麦轮作农田,高的水肥投入促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高生产力和秸秆还田的管理措施使轮作农田成为重要的碳汇,虽然水肥投入激发了N2O排放,但综合考虑对大气CH4的吸收和固碳作用,轮作农田总体表现为温室气体吸收汇...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波、周明华率领的团队,依托中科院盐亭站长期试验平台,对长江上游的亚热带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排放与碳收支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观测研究。研究发现,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2O排放通量对施氮量均呈现非线性增长响应格局,水稻季N2O排放系数为0.7-0.8%,较IPCC推荐的水稻N2O排放系数(0.3%)高3倍以上;水稻季是全年CH4排放的主要贡献期,施用氮肥显著减少水稻...
农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主要有中国农科院的7个农田站、中国农大1个农田站、中科院14个农田站(其中院管站10个)构成。该联盟以农田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质量保育、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等)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联合研究。为国家、部门建设野外站台、支持基于野外站的研究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伊犁河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变化趋势及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4-2013年伊犁河谷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农业投入等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碳转化系数的方法对伊犁河谷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碳源汇进行测算。[结果] (1)近10 a来,伊犁河谷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由2004年的2.32×106 t升到2013年的4.48×10...
2015年9月13-18日,为加大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新常态下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由农业部人事司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市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农田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高研班暨学术...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 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以1997-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的氮平衡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收支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该区氮输入量平均值为56.98×104 t·a-1,其中化肥输入氮占总氮的79.59%;氮输出量平均值为42.60×104 t·a-1,以作物收获输出为主;氮平衡量变化范围为10.17×104~21.91×1...
2011年11月9日,上海市农科院科研处组织相关专家,对由信息所周脚根博士主持的院发基金项目《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估算模型研究》进行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主持人的汇报,详细审阅了有关材料后,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清转基因生物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是首批被命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之一(农科院科[2009]293号)。试验站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周庄村,地处北纬39°21′,东经117°12′,地势平缓,海拔6.3米,距天津市区50km,北京市区70km,交通便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