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南京大学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0.458 秒)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汪亚平教授、高抒教授团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驱动下的三角洲冲淤状态转换过程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波浪在水下三角洲侵蚀过程的关键作用,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下三角洲普遍存在的隐性退化风险。
新元古代晚期到古生代早期海洋氧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即“新元古代氧化事件“)被认为可能与早期多细胞动物的出现和演化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更多的地球化学指标和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晚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大气氧含量显著低于现代水平,海洋氧化还原呈现剧烈波动状态且总体氧化程度远低于现代海洋。因此可以说,新元古代晚期到古生代早期发生了低大气氧背景下的海洋氧化事件。在大型陆地植物登陆前海洋中有机碳的合成和埋藏过程是地...
大陆弧是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区,是火山活动和金属矿产形成的重要地带,并记录了大陆地壳生长和再造的一系列复杂地壳过程。其中,大陆弧地壳的再造和岩浆的产生通常可在 “加温”和“降压”两种条件下进行,幔源岩浆的烘烤和岩石圈拆沉是实现该再造作用的重要机制。然而,渗透反应流对大陆弧地壳的改造却较少受到关注。在活跃的汇聚大陆边缘弧地壳区,由于内部的应力作用,地壳岩石产生孔隙,粘度低、密度低的熔体在地壳中向上...
二叠纪末(约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地球有生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生态危机事件,大规模火山喷发被认为是导致这次生态危机、环境快速恶化以及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次生态危机在不同纬度带的响应过程是否一致长期以来并不清楚。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寻找当时火山喷发落下的火山灰,对其中保存良好的锆石,利用CA-ID-TIMS方法开展高精度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不同地区生物大灭绝发生的精确地质年龄,同...
大型河流、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活动造山带地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构造抬升增加河流坡度、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促进了河流溯源侵蚀。但是在长时间尺度上,为什么河流没有下切的更深入或者更远进入高原内部、破坏高原内部高海拔-低起伏地形?为什么溯源侵蚀的外流水系没有和高原内流水系连通?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河流溯源侵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育一系列河流裂点、形成向上游迁移的侵蚀波。很多大型河流裂点通常位...
李广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裂变径迹和U-Th/He测年技术);造山带以及沉积盆地地质演化(如青藏高原等);构造地貌(如大型河流演化)。
惠鹤九,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实验岩石学、行星地球化学。
杜培军,男,1975年生,山西省五台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诺丁汉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地理学院访问学者。1999-2010年在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11年起受聘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
柯长青,男,现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遥感、GIS及其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过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WebGIS技术的江苏省湖泊信息系统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CA与MAS集成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40301013)”;“基于CA模型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模拟研究(40661001)”;InSAR与GPS集成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与物质平衡研究...
张庆龙,男,1949年3月生,南京市人。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学会、日本地质学会会员、江苏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研究方向主要有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地体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等。
张朝晖,2008至今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标志物在沉积物(湖泊、海洋和黄土等)中的分布及其碳和氢同位素,来重建古气候、生物标志物的单体14C 定年、生物化学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全新世的古温度及古降雨和古植被重建。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发表多篇代表性文章及专著等。
于津海,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矿床专业,1993年2月被聘为副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为教授,04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有变质作用和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花岗岩岩石学;火山岩中深源捕虏体。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等。
姚素平,男,1965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97-至今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及煤地质学。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等。
杨湘宁,1982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9年9月起任教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90年任副教授;1993年任教授;1998年3月任博导。现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古生物学报》常务编委。研究方向主要有演化古生物学、蜓类化石及石炭~二叠纪生物地层学,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等。
杨杰东,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现在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工作。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主要有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质谱学以及环境同位素地质学。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